|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肠梗阻可通过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包块、肠鸣音异常等方式判别。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粪石堵塞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肠梗阻患者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与梗阻部位相关。小肠梗阻时脐周疼痛明显,结肠梗阻则以下腹疼痛为主。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相关,高位梗阻腹胀较轻,低位梗阻腹胀显著。患者常因疼痛无法平卧,需蜷缩身体缓解症状。肠梗阻引起的腹痛腹胀需与胃肠炎、阑尾炎等疾病鉴别。
呕吐是肠梗阻典型症状,呕吐物性质可提示梗阻部位。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和胆汁。低位梗阻呕吐出现晚,呕吐物可呈粪样。完全性梗阻呕吐更为剧烈,不完全性梗阻呕吐相对较轻。反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及时补液纠正。
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会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是重要判别依据。不完全性梗阻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但排便量明显减少。部分患者梗阻初期可能排出梗阻远端残留粪便,易被误认为仍有排便功能。长期停止排便排气需警惕肠坏死风险,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部分肠梗阻患者可在腹部触及包块,包块性质与病因相关。肠套叠多表现为腊肠样包块,肠扭转可能触及膨胀肠袢,肿瘤所致梗阻可触及质硬肿块。腹部包块多伴有压痛,听诊可闻及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腹部触诊需轻柔,避免加重肠管损伤。
肠梗阻早期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随着病情进展,肠鸣音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提示可能出现肠麻痹。肠鸣音听诊应在多个腹部象限进行,每次至少听诊1分钟。肠鸣音变化有助于判断梗阻程度和病情进展,是重要体格检查指标。
怀疑肠梗阻时应禁食禁水,避免加重肠道负担。可采取半卧位缓解症状,禁止自行服用泻药或灌肠。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术后患者应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及时就医。肠梗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确诊后需根据病因采取胃肠减压、手术等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