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内痔症状及治疗方法

|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内痔症状及治疗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书信
张书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内痔的症状主要有便血、肛门瘙痒、肛门坠胀感、痔核脱出、肛门疼痛等,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内痔通常由长期便秘、久坐久站、妊娠、腹压增高、肛垫下移等原因引起。

1、便血

便血是内痔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时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便后滴血,血液不与粪便混合。便血通常由痔核表面黏膜破损导致,长期便血可能引起贫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云南白药痔疮膏等药物止血消炎。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减少便血发生。

2、肛门瘙痒

肛门瘙痒多因痔核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引起,可能伴随肛周潮湿不适。瘙痒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皮肤增厚或继发感染。患者可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清洁,配合氧化锌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缓解症状。日常需注意肛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3、肛门坠胀感

肛门坠胀感表现为肛门部位持续性的沉重不适,尤其在久坐或排便后加重。这种症状与痔核充血肿大压迫直肠末端神经有关。患者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服用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等改善静脉循环的药物。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有助于减轻坠胀感。

4、痔核脱出

痔核脱出是指内痔痔核随排便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动推回或无法回纳。脱出痔核可能发生嵌顿坏死,需及时处理。轻度脱出可尝试硬化剂注射治疗,中重度脱出可能需要胶圈套扎或痔切除术。平时应避免用力排便,多做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

5、肛门疼痛

肛门疼痛多发生在痔核嵌顿、血栓形成或继发感染时,表现为持续性锐痛或灼痛。疼痛剧烈可能影响行走和坐卧。患者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利多卡因乳膏等缓解疼痛,合并感染时需配合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减轻压力。

内痔患者日常应保持高纤维饮食,每日摄入足够水分,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摄入。适量进行提肛运动和有氧运动,避免久坐久站。症状加重或出现痔核嵌顿、大出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多数内痔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获得良好控制,但需注意预防复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痔疮引起的湿疹怎么办

痔疮引起的湿疹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使用外用药物、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久坐久站、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痔疮引起的湿疹通常与局部潮湿刺激、细菌感染、过敏反应、血液循环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1、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位,清洗后轻轻拍干水分,避免用力擦拭。可选择无香料、无刺激性的温和清洁产品。清洗后及时更换干净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局部潮湿。夜间睡眠时可适当抬高臀部,促进局部通风干燥。清洁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加重皮肤屏障损伤。

2、使用外用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氧化锌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外用药物。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具有抗炎止痒作用,适用于轻度湿疹。氧化锌软膏能形成保护层,减少摩擦刺激。糠酸莫米松乳膏适用于炎症明显的湿疹,但不宜长期使用。使用前需清洁患处,薄层涂抹,避免接触眼睛等黏膜部位。

3、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食用适量西蓝花、燕麦、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软化大便。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精的摄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保证每日饮水量,维持大便通畅。可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防止加重湿疹症状。

4、避免久坐久站

每小时改变体位活动5-1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坐姿时使用环形坐垫减轻肛门压力。避免长时间如厕,控制在5分钟内。日常可进行提肛运动,每日3组,每组10-15次,增强盆底肌肉力量。睡眠时选择侧卧位,减轻肛门区域压力。工作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和坐姿,减少局部持续受压时间。

5、就医治疗

当家庭护理无效或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诊肛肠科。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等口服药物改善静脉回流。对于严重痔疮可能建议胶圈套扎术、痔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期间需按医嘱复诊,评估疗效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治疗原发痔疮疾病,从根本上解决湿疹诱因。

痔疮引起的湿疹患者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局部摩擦。洗澡时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刺激性强的沐浴产品。饮食上可增加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有助于皮肤修复。适当进行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若出现皮肤破损、渗液或发热等表现,应立即就医处理。定期进行肛门指检和肠镜检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