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褥疮和湿疹可通过发病部位、皮损特征、诱因及伴随症状进行区分。褥疮多见于骨突受压部位,表现为局部红肿、溃疡;湿疹好发于皮肤褶皱处,以红斑、丘疹、渗出为主。两者在病因、进展速度和治疗方式上均有明显差异。
1、发病部位
褥疮常发生在骶尾部、足跟、髋部等骨突受压部位,与长期卧床或局部持续受压有关。湿疹多出现在肘窝、腘窝、颈部等皮肤褶皱处,也可能泛发全身,与环境刺激或过敏反应相关。褥疮的分布具有明确的力学压迫特征,湿疹的分布与皮肤敏感区域更相关。
2、皮损特征
褥疮初期为受压性红斑,逐渐发展为水疱、浅表溃疡,严重时可见深达肌肉或骨组织的坏死。湿疹急性期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斑、密集丘疹伴渗出,慢性期呈现苔藓样变和鳞屑。褥疮的皮损具有进行性坏死倾向,湿疹的皮损则以炎症性改变为主。
3、诱发因素
褥疮主要由局部缺血缺氧导致,与长期制动、营养不良、失禁刺激等因素有关。湿疹多因接触过敏原、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或遗传易感性引发。褥疮患者通常存在基础疾病导致的行动受限,湿疹患者可能有特应性体质或家族过敏史。
4、伴随症状
褥疮伴随疼痛、恶臭分泌物及潜在感染征象,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湿疹以剧烈瘙痒为主要特征,可能合并抓痕和继发感染。褥疮的疼痛源于组织坏死,湿疹的瘙痒与炎症介质释放相关。
5、进展速度
褥疮在持续受压条件下可在数日内快速进展为深部溃疡,而湿疹的发作多呈慢性反复过程。褥疮的进展与压力解除与否直接相关,湿疹的波动常与过敏原接触或季节变化有关。
日常护理需针对性处理:褥疮患者应每2小时变换体位并使用减压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湿疹患者需避免搔抓,选择无刺激的保湿剂。两者均需警惕感染迹象,褥疮患者要定期评估创面,湿疹患者应记录可疑过敏原。出现皮肤溃烂、发热等表现时需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处理,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