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恶露和月经可通过出血时间、颜色变化、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进行区分。产后恶露是子宫恢复过程中的正常排出物,分为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和白色恶露三个阶段;月经是周期性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若产后出血异常或月经恢复后出现不规则出血,建议及时就医。
1、出血时间
恶露始于分娩后,持续4-6周,与产后子宫复旧过程同步。血性恶露出现在产后3-4天,含大量红细胞;浆液性恶露持续约10天,颜色转为淡红;白色恶露持续2-4周,呈淡黄色。月经通常在恶露结束后恢复,非哺乳产妇多在产后6-10周复潮,哺乳产妇可能延迟至半年后。若产后6周内出血突然增多或停止后复现鲜红色出血,需警惕胎盘残留或感染。
2、颜色变化
恶露颜色呈现规律性演变:初期为暗红色,逐渐变为粉红色,最终呈白色或透明。月经血多为鲜红或暗红,全程颜色相对均匀,可能混有子宫内膜碎片。恶露若持续鲜红色超过2周,或白色恶露再现血性分泌物,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月经血中无黏液样物质,而恶露可能含有宫颈黏液和蜕膜组织。
3、伴随症状
正常恶露带有轻微腥味但无恶臭,可能伴随间歇性宫缩痛。若出现发热、下腹剧痛或恶露恶臭,需考虑产褥感染。月经通常伴随经期腹胀、乳房胀痛等周期性症状,但无子宫压痛。哺乳期月经恢复初期可能出现周期紊乱,但不应有异常腹痛或大量血块排出。
4、持续时间
恶露总量约250-500毫升,逐日减少,全程不超过6周。月经出血量30-80毫升,持续3-7天。若恶露量超过500毫升或月经样出血持续超过10天,可能存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剖宫产产妇恶露持续时间可能略短于顺产产妇,但差异不明显。
5、特殊检测
可通过超声检查子宫大小及内膜厚度辅助判断,产后6周子宫内膜应完全修复。尿妊娠试验可排除妊娠相关出血,血HCG水平在产后3周应恢复正常。若怀疑异常出血,可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或宫腔镜检查。哺乳期月经恢复前可能出现无排卵性出血,需与病理性出血鉴别。
产后应每日观察恶露性状,使用专用计量卫生巾记录出血量。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卫生用品,避免盆浴。均衡饮食并适量补充铁剂预防贫血,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若出血量超过平时月经量两倍、出现大血块或持续头晕乏力,应立即就医。哺乳期月经恢复时间个体差异较大,无需过度焦虑,但需做好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