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及低蛋白血症。该病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早期症状隐匿,随病情进展可导致终末期肾病。

1、蛋白尿

蛋白尿是核心表现,多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常超过3.5克/24小时。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异常漏出,尿液可出现大量泡沫。患者可能因尿蛋白丢失导致营养不良,需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病情。临床常用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中成药辅助减少蛋白尿,严重时需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

2、水肿

水肿多始于眼睑和下肢,与低蛋白血症及水钠潴留相关。血浆白蛋白低于30克/升时,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组织液积聚。患者可能出现凹陷性水肿伴体重增加,限制钠盐摄入并配合呋塞米片等利尿剂可缓解症状,同时需补充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状态。

3、高血压

约半数患者伴随血压升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持续高血压可加速肾功能恶化,需采用缬沙坦胶囊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目标值通常低于130/80毫米汞柱。监测血压时需注意昼夜波动,必要时进行动态血压评估。

4、肾功能减退

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是疾病进展标志,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晚期可进展至尿毒症。延缓肾功能恶化需控制蛋白尿和血压,必要时采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联合环磷酰胺片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5、低蛋白血症

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可能引发感染风险增加和高凝状态。患者常见指甲床苍白、毛发干枯等营养不良体征,需通过优质蛋白饮食补充营养,严重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同时需预防血栓形成,可酌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

患者应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指标,保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0.8-1克/公斤体重,以鱼类、蛋清等优质蛋白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和感染等加重因素,水肿期需限制每日饮水量。出现严重水肿或血肌酐快速上升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晚期患者可能需肾脏替代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胆囊结石消化不良怎么办

胆囊结石引起的消化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胆囊结石通常由胆汁成分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弱、细菌感染、胆道梗阻、代谢综合征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避免刺激胆囊收缩引发疼痛。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蒸煮蔬菜、低脂鱼类,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每日饮水保持充足,有助于稀释胆汁浓度。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缓解胆汁淤积。消炎利胆片可改善胆囊炎症,头孢克肟分散片适用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药物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3、中医调理

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调节肝胆气机,配合金钱草、茵陈等利胆中药代茶饮。针灸选取胆俞、阳陵泉等穴位促进胆汁分泌。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盲目使用偏方。

4、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或合并并发症的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首选方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清除胆总管结石。术后需逐步恢复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进行肝胆超声检查观察结石变化,监测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出现持续腹痛、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诊。长期未治疗的胆囊结石可能诱发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日常需建立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诱发胆绞痛。适度进行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胆汁循环。保持情绪稳定,焦虑可能加重消化功能紊乱。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肥胖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至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