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痛经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疼痛类型包括胀痛、刺痛、隐痛及放射性疼痛,严重时可伴随恶心、头晕等症状。
1、胀痛:经期子宫收缩导致盆腔充血,产生持续压迫感,类似腹部胀气。热敷或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等药物可缓解。
2、刺痛: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引发子宫强烈收缩,疼痛呈尖锐针刺样。可遵医嘱使用酮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抗炎镇痛药。
3、隐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炎可能导致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需排查妇科疾病,必要时采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地诺孕素等药物治疗。
4、放射性疼痛:疼痛向腰骶部或大腿内侧放射,常见于子宫腺肌症患者。超声检查确诊后,可考虑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手术治疗。
建议经期避免生冷食物,适量饮用姜茶,保持腹部保暖,若疼痛影响生活需及时妇科就诊。
盆腔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与性行为活跃期、多性伴侣、既往盆腔炎病史、宫腔操作史等因素相关。该病好发于15-44岁女性,发病率与地区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密切相关。
1、性行为因素性活跃期女性发病率较高,初次性交年龄小、性伴侣数量多、无保护性行为均会增加患病风险。建议固定性伴侣并使用避孕套。
2、既往病史既往患过盆腔炎者复发率可达25%,可能与输卵管结构损伤有关。需定期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阴道炎等感染。
3、医疗操作人工流产、宫腔镜等侵入性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屏障。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术后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社会经济低收入群体因就医延迟、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发病率较高。普及健康教育、改善医疗可及性有助于降低发病率。
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经期性行为、定期妇科体检可有效预防盆腔炎,出现下腹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