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盆腔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与性行为活跃期、多性伴侣、既往盆腔炎病史、宫腔操作史等因素相关。该病好发于15-44岁女性,发病率与地区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密切相关。
1、性行为因素性活跃期女性发病率较高,初次性交年龄小、性伴侣数量多、无保护性行为均会增加患病风险。建议固定性伴侣并使用避孕套。
2、既往病史既往患过盆腔炎者复发率可达25%,可能与输卵管结构损伤有关。需定期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阴道炎等感染。
3、医疗操作人工流产、宫腔镜等侵入性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屏障。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术后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社会经济低收入群体因就医延迟、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发病率较高。普及健康教育、改善医疗可及性有助于降低发病率。
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经期性行为、定期妇科体检可有效预防盆腔炎,出现下腹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子宫增大可能由妊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癌等原因引起。
1、妊娠:育龄期女性子宫增大多与妊娠相关,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认胚胎发育情况。
2、子宫肌瘤:激素刺激导致的良性肿瘤,可能伴随月经量增多、下腹坠胀,可通过米非司酮、亮丙瑞林等药物控制,或行肌瘤剔除术。
3、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至肌层引发,典型症状为进行性痛经,可服用布洛芬、达那唑缓解,严重者需子宫切除术。
4、子宫内膜癌:雌激素过度刺激诱发的恶性肿瘤,常见绝经后出血,需病理确诊后行子宫全切术配合放化疗。
建议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或盆腔压迫症状时及时妇科就诊,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外阴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