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癌症病人发烧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癌症病人发烧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健鹏
陈健鹏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癌症病人发烧可能与感染、肿瘤热、药物反应、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等因素有关。癌症患者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感染

癌症患者因放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容易发生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常见感染部位包括肺部、泌尿系统、口腔黏膜等,可能伴随寒战、咳嗽、尿频尿急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确诊,医生可能开具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昔洛韦片等抗感染药物,同时需加强口腔护理和隔离防护。

2、肿瘤热

恶性肿瘤细胞释放致热因子可直接引起发热,多见于淋巴瘤、白血病、肾癌等疾病。体温多在37.5-38.5℃波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能伴随盗汗、体重下降。可通过肿瘤标志物、PET-CT等检查鉴别,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萘普生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症状,同时需持续监测肿瘤进展情况。

3、药物反应

化疗药物如顺铂注射液、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可能引发药物热,通常在用药后24小时内出现,可能伴随皮疹、关节痛。需与过敏反应鉴别,医生可能调整用药方案或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理,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4、免疫功能低下

恶性肿瘤本身及治疗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机会性感染风险。可能出现反复低热、乏力、淋巴结肿大,需定期检测CD4+T细胞计数。医生可能使用胸腺法新注射液等免疫调节剂,同时建议接种流感疫苗等预防措施。

5、骨髓抑制

放化疗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抑时,白细胞减少易继发感染性发热。可能伴随贫血、出血倾向,血常规显示三系减少。医生可能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提升白细胞,必要时需输注血小板,患者需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癌症患者发热期间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蒸蛋羹、鱼肉粥。卧床休息时注意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使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时避免酒精刺激。所有药物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出现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处理。家属需做好患者体温、饮食、症状记录,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隐血和尿蛋白质阳性

尿隐血和尿蛋白质阳性可能提示泌尿系统异常,常见原因有尿路感染、肾炎、结石等。建议完善尿沉渣镜检、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尿隐血阳性指尿液中存在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可能由尿路黏膜损伤引起。尿路感染时细菌刺激黏膜导致出血,常伴有尿频尿急症状。肾小球肾炎因免疫复合物沉积损伤滤过膜,红细胞漏出至尿液中。泌尿系统结石移动过程中划伤尿路上皮,可能伴随剧烈腰痛。女性月经期经血混入尿液也可能造成假阳性结果。

尿蛋白质阳性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剧烈运动后或发热状态,通常呈一过性。病理性蛋白尿持续存在时需警惕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产生的本周蛋白会通过肾脏排出,形成特殊类型的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卧位时蛋白消失具有鉴别意义。

建议采集晨起中段尿进行复查,避免月经期检测。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限制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长时间憋尿及剧烈运动,观察是否出现水肿或血压升高。若复查仍为阳性或伴随排尿异常、腰腹痛等症状,应及时至肾内科就诊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