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近视可能由遗传因素、用眼习惯不良、环境光线不足、眼部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佩戴眼镜、角膜塑形镜、药物治疗、激光手术等方式矫正。
1、遗传因素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高度近视可能增加子女患病概率,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滴眼液、环戊通滴眼液、托吡卡胺滴眼液等药物控制进展。
2、用眼习惯不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持续痉挛,日常应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物体20秒,避免在移动环境中阅读。
3、环境光线不足昏暗环境下瞳孔扩大易导致视疲劳,学习工作区域光照度应维持在300-500勒克斯,夜间阅读需配备辅助光源,避免屏幕蓝光直射。
4、眼部疾病圆锥角膜、青光眼等可能引发继发性近视,通常伴随视物变形、眼胀头痛等症状,需通过角膜地形图、眼压检测等确诊,必要时进行角膜交联手术。
保证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避免趴着看书等不良姿势,学龄儿童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散瞳验光。
过敏性结膜炎可通过避免过敏原、冷敷缓解、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疾病通常由花粉接触、尘螨刺激、宠物皮屑过敏、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避免过敏原家长需减少孩子接触花粉、柳絮等室外过敏原,室内定期清洗床单窗帘,使用防螨寝具。急性发作期避免揉眼,外出可佩戴护目镜。
2、冷敷缓解家长可用冷藏后的无菌纱布敷于患儿眼睑,每次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结膜充血,但需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
3、药物治疗可能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有关,表现为眼痒、流泪、结膜水肿。可遵医嘱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氮卓斯汀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等抗组胺药物。
4、免疫治疗可能与特异性IgE抗体产生有关,伴随鼻塞、打喷嚏。中重度患儿可考虑脱敏治疗,需在过敏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3-5年疗程。
日常注意保持居室湿度低于50%,避免饲养毛绒宠物,患儿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