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子宫不收缩可能由产后宫缩乏力、胎盘残留、子宫内膜炎、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促进宫缩、清宫手术、抗感染治疗等方式干预。
1. 产后宫缩乏力分娩后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导致收缩力下降,表现为恶露排出不畅。可通过按摩子宫、热敷下腹部刺激收缩,必要时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药物。
2. 胎盘残留胎盘组织滞留宫腔影响子宫复旧,常伴持续性阴道出血。需行超声检查确认残留物大小,少量残留可服用益母草颗粒促进排出,大量残留需实施清宫术。
3. 子宫内膜炎细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症反应,可能伴随发热、下腹痛。需进行分泌物培养,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炎症控制后收缩功能可恢复。
4. 凝血功能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导致子宫肌层血肿形成,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障碍,同时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
建议出现子宫收缩不良时及时监测体温及出血量,避免剧烈运动,哺乳可促进天然缩宫素分泌,必要时需急诊处理大出血等危急情况。
产妇乳头凹陷可通过调整哺乳姿势、使用乳头矫正器、手法牵引、辅助工具等方式哺乳。乳头凹陷通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哺乳期乳腺堵塞、局部炎症、乳腺导管扩张等原因引起。
1、调整姿势:采用橄榄球式或侧卧式哺乳姿势,帮助婴儿更好含接。哺乳前可热敷乳房促进血液循环。
2、矫正器具:使用医用级乳头矫正器,通过负压吸引改善凹陷状态。需选择贴合乳房尺寸的矫正器。
3、手法牵引:清洁双手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向外牵拉乳头,每日重复进行数次。操作时注意力度适中。
4、辅助工具:哺乳时配合使用乳头保护罩或乳盾,帮助婴儿建立有效吸吮。需选择食品级硅胶材质产品。
哺乳期间保持乳房清洁,穿着宽松内衣避免压迫。若出现乳汁淤积或乳头皲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