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隐形眼镜碎片在眼睛里需立即停止揉眼,通过眨眼、人工泪液冲洗或就医取出。处理方式主要有生理盐水冲洗、专业器械取出、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定期复查。
1、生理盐水冲洗用无菌生理盐水大量冲洗眼睛,帮助碎片随液体流出。操作时需翻开上下眼睑,避免碎片残留角膜。
2、专业器械取出眼科医生会使用裂隙灯定位碎片,通过显微镊或冲洗针头安全取出。自行操作可能划伤角膜。
3、抗生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可预防细菌感染。需按医嘱使用。
4、定期复查取出后24小时内复查角膜情况,若出现畏光、流泪加重需排除角膜上皮损伤。
建议选择日抛型隐形眼镜降低碎片风险,佩戴前检查镜片完整性,出现异物感应立即摘镜处理。
儿童近视度数年增长幅度通常在50-150度,实际增长受用眼习惯、遗传因素、户外活动时长、调节功能异常等因素影响。
1、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建议家长监督孩子每用眼30分钟休息10分钟,避免在昏暗环境下阅读。
2、遗传因素:父母双方近视会增加孩子近视发展概率,家长需定期带孩子进行散瞳验光,必要时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进展。
3、户外活动: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光照可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球类运动等远距离视野活动。
4、调节异常:存在调节滞后或集合不足的儿童更易度数加深,可通过视功能训练联合离焦型镜片干预,常用药物包括环戊通滴眼液。
建议每3-6个月复查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结合角膜塑形镜与视觉训练可有效延缓近视进展,日常需保证维生素A和叶黄素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