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血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超过5单位每升通常提示怀孕,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判断。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受精卵着床后1-2天即可在母体血液中检出。正常未孕状态下该激素水平低于5单位每升,妊娠后呈现规律性升高。孕4周时可达5-426单位每升,孕5周时上升至18-7340单位每升,孕6周后通常超过1000单位每升。检测时需注意不同医疗机构采用的试剂盒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异位妊娠、葡萄胎等病理妊娠可能导致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部分妇科肿瘤如绒毛膜癌也可引起该指标上升。检测结果需结合超声检查、孕酮水平等综合评估,单次检测数值不能作为绝对诊断依据。自行使用验孕棒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建议在医疗机构进行定量检测。
备孕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接触放射线及有毒化学物质。确诊怀孕后需遵医嘱补充叶酸,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若出现阴道流血、剧烈腹痛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排除先兆流产或宫外孕等危险情况。孕期激素水平监测对评估胎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产后出血的病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子宫内翻等。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需及时识别和处理。
1、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可能与产程延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因素有关。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导致收缩力减弱,无法有效压迫血管止血。临床表现为宫底升高、子宫轮廓不清、阴道流血呈阵发性增多。治疗需立即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注射液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促进宫缩,必要时行宫腔填塞或子宫动脉栓塞术。
2、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残留均可导致产后出血。胎盘滞留多因子宫收缩乏力或膀胱充盈阻碍胎盘剥离,表现为胎盘娩出延迟伴持续性出血。胎盘植入则与子宫内膜损伤有关,可能出现胎盘剥离面出血凶猛。需行人工剥离胎盘术,严重者需子宫切除术。对于胎盘残留可使用米索前列醇片促进排出,必要时行清宫术。
3、软产道损伤
急产、巨大儿或手术助产可能导致宫颈、阴道或会阴裂伤,表现为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鲜红色血液流出。检查可见明确裂伤口,需及时缝合止血。严重裂伤可能累及阴道穹隆或直肠壁,需分层缝合并预防感染,可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
4、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重度子痫前期或羊水栓塞等可能引发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广泛渗血、针眼出血或血不凝。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血小板纠正凝血功能,同时治疗原发病。对于羊水栓塞需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维持循环稳定。
5、子宫内翻
罕见但危急的子宫内翻多因不当牵拉脐带或宫底压力所致,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休克及阴道肿物脱出。需立即手法复位,失败时需行手术复位,严重者可能需子宫切除术。复位后使用缩宫素维持宫缩,预防感染可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产后出血的预防需从产前开始,定期产检筛查高危因素,分娩时避免产程过长,胎儿娩出后及时使用宫缩剂。产后2小时内需密切观察出血量、宫缩及生命体征,早期识别异常。产妇应保持会阴清洁,合理补充铁剂和蛋白质,适度活动促进恶露排出。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出血量增多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