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4次阅读
高热惊厥主要表现为体温骤升时出现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抽搐,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主要有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或阵挛、眼球上翻、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等特点。
1、意识丧失
发作时患儿突然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呼之不应。这种状态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抽搐停止后意识逐渐恢复。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短暂嗜睡或烦躁,属于惊厥后正常现象。若意识障碍超过30分钟需警惕复杂性高热惊厥或脑损伤。
2、四肢抽搐
典型表现为双侧肢体对称性强直或阵挛性抽动,可伴随肌张力增高。上肢多呈屈曲状,下肢伸直,部分患儿出现角弓反张。抽搐动作具有节律性,频率从每秒1-2次到10余次不等。发作时需防止坠床或碰伤,但不可强行按压肢体。
3、眼球上翻
约80%患儿发作时出现眼球向上凝视或斜视,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射减弱。这是因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影响动眼神经核所致。需与癫痫发作相鉴别,后者常伴眼球水平震颤或偏斜。发作后可能出现短暂视力模糊,但无持久性眼肌麻痹。
4、口吐白沫
由于惊厥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唾液分泌增多且吞咽反射消失,导致口腔分泌物混合空气形成泡沫从口角溢出。部分患儿可能咬伤舌体出现血性泡沫。发作时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避免误吸导致窒息。
5、面色改变
初期因呼吸暂停出现口唇发绀,随着抽搐持续可能转为苍白或潮红。这是缺氧与交感神经兴奋共同作用的结果。若发绀持续超过5分钟或伴有呼吸衰竭表现,需立即进行氧疗。发作后多数患儿面色可逐渐恢复正常。
患儿发作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抽搐持续时间与表现形式,避免强行约束或塞入硬物。惊厥停止后需监测体温变化,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儿童发热时建议及早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液。反复发作或单次发作超过15分钟者需完善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检查排除癫痫等疾病。日常应注意预防感染,接种疫苗,发热期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