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外耳炎和中耳炎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部位、病因及症状表现。外耳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炎症,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耳道进水或掏耳损伤引起;中耳炎是中耳腔的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两者在疼痛特点、听力影响及并发症上存在差异。
1. 发病部位
外耳炎病变局限于外耳道,从耳廓入口至鼓膜外侧面。中耳炎累及鼓膜内侧的中耳腔,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气房。解剖位置的差异直接决定检查时可见体征不同,外耳炎通过耳镜可见外耳道红肿或分泌物,中耳炎需通过鼓气耳镜观察鼓膜内陷、充血或穿孔。
2. 病因机制
外耳炎常见诱因为耳道潮湿环境破坏皮肤屏障,如游泳后未及时干燥,或使用尖锐物品掏耳造成微小创伤。中耳炎多因感冒导致咽鼓管肿胀,使中耳通气受阻形成负压,继发细菌感染。儿童因咽鼓管短平更易发病。
3. 典型症状
外耳炎特征为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伴耳道瘙痒或黄色分泌物。中耳炎表现为深部搏动性耳痛,可能放射至头部,急性期可有发热,儿童常出现夜间哭闹。两者均可能导致听力下降,但中耳炎可能伴随耳鸣或耳闷塞感。
4. 并发症差异
外耳炎严重时可引发耳周蜂窝织炎或恶性外耳道炎。中耳炎可能进展为鼓膜穿孔、乳突炎,反复发作可能造成粘连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儿童长期中耳积液可能影响语言发育。
5. 治疗原则
外耳炎以局部清洁和抗生素滴耳液为主,如氧氟沙星滴耳液。中耳炎需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鼓膜膨出时需切开引流。慢性中耳炎可能需要鼓室成形术。两者均需避免耳道进水,但中耳炎患者还需积极治疗鼻咽部炎症。
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频繁掏耳,感冒时正确擤鼻可降低中耳炎风险。若出现持续耳痛、流脓或听力下降,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儿童表述不清时,家长需观察其是否频繁抓耳或对呼唤反应迟钝。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沐浴后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道20厘米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