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撒尿无力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撒尿无力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撒尿无力可能由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膀胱收缩无力、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导尿、膀胱训练、调整用药等方式改善。

1、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导致排尿阻力增加。患者除排尿无力外,常伴有尿频、夜尿增多、尿线变细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前列舒通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2、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多由外伤、感染或医源性损伤引起,导致尿液通过受阻。患者排尿时需用力且尿流细弱,可能伴随排尿疼痛。轻度狭窄可通过尿道扩张术治疗,严重狭窄需行尿道成形术。术后需预防感染,可短期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或左氧氟沙星片。

3、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脊髓损伤等疾病可能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导致膀胱收缩功能异常。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配合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或盐酸米多君片调节膀胱功能,必要时进行间歇导尿。

4、膀胱收缩无力

长期尿潴留或老龄化可导致膀胱肌纤维变性,收缩力下降。患者排尿时腹压增高但尿流缓慢,膀胱残余尿量增多。可尝试膀胱功能训练,遵医嘱使用溴吡斯的明片增强膀胱收缩力,严重者需留置导尿管。

5、药物副作用

抗胆碱药、抗抑郁药等可能抑制膀胱收缩,利尿剂可能加重尿频症状。出现排尿障碍时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如将阿米替林片更换为帕罗西汀片,或减少氢氯噻嗪片用量。

建议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及摄入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可尝试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温水坐浴促进局部放松。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发热、血尿等情况,需立即就诊泌尿外科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中老年男性应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玉米是凉性的还是热性的

玉米既不属于凉性也不属于热性,中医认为玉米性平,适合大多数人食用。玉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维生素E以及硒等矿物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血糖和抗氧化。

1、中医属性

玉米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性平食物,既不会像凉性食物那样容易导致腹泻或体寒,也不会像热性食物那样引发上火或口干舌燥。其平和的性质使其适合不同体质的人群食用,包括湿热体质、阳虚体质等。玉米的性平特点使其成为日常饮食中较为安全的食材选择。

2、营养价值

玉米富含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预防便秘。玉米中的维生素B族有助于能量代谢和神经系统健康,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硒元素则对免疫系统功能有支持作用。玉米还含有一定量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两种物质对眼睛健康有益。

3、食用建议

虽然玉米性平,但不同烹饪方式会影响其性质。蒸煮玉米能最大程度保留其平性特点,而油炸或烧烤玉米可能增加其燥热属性。建议选择新鲜玉米而非加工食品,避免添加过多油脂或调味料。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可将玉米磨成粉或选择嫩玉米食用。

4、搭配原则

玉米可与多种食材搭配食用,与性凉的蔬菜如黄瓜搭配可增加清爽感,与性温的肉类如鸡肉搭配则能平衡营养。玉米不宜与高单宁食物如浓茶同食,可能影响矿物质吸收。玉米制品如玉米粥适合作为早餐,提供持久能量而不增加胃肠负担。

5、特殊人群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玉米,但需注意控制总量并选择完整颗粒而非加工制品。胃肠功能紊乱者可将玉米加工成糊状食用。对玉米过敏者应避免食用,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或消化不适。儿童和老年人食用玉米时建议充分咀嚼,避免消化不良。

玉米作为日常主食的选择之一,建议与其他谷物轮换食用以保证营养均衡。选择玉米时应挑选颗粒饱满、色泽均匀的新鲜玉米,避免霉变或异常气味的玉米。储存玉米时建议去除外叶后冷藏保存,最好在购买后尽快食用以保证最佳口感和营养。烹饪玉米时不宜过度加工,简单蒸煮即可保留大部分营养成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