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老年人手臂骨折后怎样恢复得快

| 1人回答 | 2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老年人手臂骨折后怎样恢复得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宏
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老年人手臂骨折后可通过固定制动、营养支持、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促进恢复。手臂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跌倒等因素引起。

1、固定制动

骨折后需立即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避免骨折端移位。固定时间一般为4-8周,具体根据骨折类型和愈合情况调整。固定期间需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家长需注意观察固定松紧度,避免压迫皮肤或影响血液循环。

2、营养支持

骨折愈合需要充足蛋白质和钙质,可适量增加牛奶、鸡蛋、鱼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吸收,可通过晒太阳或食用动物肝脏获取。避免高盐饮食,减少钙质流失。

3、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早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如腕关节屈伸练习。中期可进行抓握训练,使用橡皮筋或握力器。后期逐步增加抗阻运动,恢复肌肉力量。训练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4、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肿胀严重时可配合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定期复查

骨折后1个月、3个月需拍片复查愈合情况。若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平时需监测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家长需协助记录康复进度,定期陪同复诊。

老年人骨折后恢复期间需特别注意防跌倒,居家环境应移除地毯等障碍物,浴室加装防滑垫。白天保持适量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水肿。保持乐观心态,康复训练需持之以恒,不可操之过急。若出现患肢麻木、剧烈疼痛或皮肤发紫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颈椎病放血有什么不好

颈椎病放血可能引发感染、出血不止、局部组织损伤等问题,通常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治疗。颈椎病的治疗应通过正规医疗手段进行,放血并非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 1、感染风险:放血过程中若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或深层组织感染。使用未经消毒的器具或操作环境不洁净,细菌易侵入体内,引发炎症甚至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2、出血不止:部分人群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放血后可能出现出血难以止住的情况。大量失血可能导致贫血、休克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3、局部组织损伤:放血操作不当可能损伤局部神经、血管或肌肉组织。颈椎部位结构复杂,血管和神经分布密集,操作不慎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影响肢体功能。 4、疗效不明确:放血治疗颈椎病缺乏科学依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颈椎问题。颈椎病的病因多样,包括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放血无法针对这些病因进行治疗。 5、延误正规治疗:依赖放血可能延误患者接受正规治疗的时间。颈椎病应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方式进行干预,放血可能让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日常护理中,颈椎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颈部拉伸和肌肉放松训练。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睡姿,选择适合的枕头高度。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等,有助于骨骼健康。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等,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功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