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胎盘一般在怀孕第5-6周开始形成,第12周左右发育完善,实际时间受到胚胎发育速度、母体营养状况、激素水平、子宫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1、胚胎发育受精卵着床后,滋养层细胞分化为绒毛膜,逐渐形成早期胎盘结构,此时需通过超声确认胚胎位置是否正常。
2、营养状况母体蛋白质、叶酸、铁元素摄入不足可能延缓胎盘发育,建议孕妇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及适量动物肝脏。
3、激素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不足可能影响胎盘血管生成,伴随阴道出血症状时需检测孕酮指标。
4、子宫环境子宫内膜厚度不足或存在粘连可能限制胎盘扩张,既往有宫腔操作史者应早期进行三维超声评估。
孕期需定期监测胎盘成熟度分级,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影响胎盘供血,发现胎盘前置或植入等异常需及时干预。
怀孕后出现阴道流血可能由着床出血、先兆流产、宫颈病变、宫外孕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观察休息、保胎治疗、手术干预等措施。
1. 着床出血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时可能引起少量出血,表现为点滴状淡粉色分泌物,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2. 先兆流产可能与孕酮不足、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常伴下腹坠痛。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保胎,必要时住院治疗。
3. 宫颈病变宫颈息肉或宫颈炎可能导致接触性出血,需通过妇科检查确诊。宫颈息肉可进行息肉摘除术,宫颈炎需使用保妇康栓等药物治疗。
4. 宫外孕胚胎在输卵管着床会导致破裂出血,伴随剧烈腹痛和晕厥,需紧急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或进行保守性手术。
孕期出血无论量多少均需及时就诊,避免负重和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按医嘱完善超声和激素水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