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6次阅读
急性关节炎需注意关节制动、药物镇痛、局部冷敷和及时就医。急性关节炎通常由外伤、感染、代谢异常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
1、关节制动急性期应减少关节活动,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患肢,避免加重炎症反应。日常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2、药物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疼痛,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3、局部冷敷发病48小时内可用冰袋间断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避免冻伤皮肤。
4、及时就医若出现持续高热、关节畸形或脓性渗出物,需立即排查感染性关节炎或痛风急性发作,避免关节永久性损伤。
发作期应选择低嘌呤饮食,避免动物内脏和海鲜摄入,康复期可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跟腱断裂可能由运动损伤、慢性劳损、药物因素、肌腱退变等原因引起。
1、运动损伤:剧烈运动中突然发力或急停可能导致跟腱断裂,常见于篮球、羽毛球等需要爆发力的运动,急性期需制动固定并配合康复训练。
2、慢性劳损:长期过度使用跟腱导致微小损伤累积,多见于跑步爱好者或职业运动员,建议调整运动强度并加强小腿肌群锻炼。
3、药物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削弱肌腱强度,表现为突发断裂伴剧烈疼痛,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就医。
4、肌腱退变:中老年人群因肌腱血供减少出现退行性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断裂,通常伴随局部钙化或既往跟腱炎病史,需手术修复治疗。
建议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中老年人群可进行提踵训练增强跟腱韧性,出现跟腱部位异常疼痛或弹响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