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通过接种疫苗、抗病毒治疗、皮肤护理、对症支持治疗、隔离措施等方式治疗。水痘通常由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免疫力低下、未接种疫苗等原因引起。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水痘患者皮肤疱疹液传播。病毒在疱疹液中含量高,接触后容易感染。患者需隔离至所有疱疹结痂,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接触者可通过接种水痘疫苗进行预防,接触后3-5天内接种疫苗可减轻症状或预防发病。
病毒存在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患者在出疹前1-2天至疱疹结痂期间具有传染性。保持室内通风,佩戴口罩可减少传播风险。易感人群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
孕妇感染水痘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为皮肤瘢痕、肢体畸形等。妊娠晚期感染可能引起新生儿水痘,病情较重。孕妇接触水痘患者后应及时就医,可考虑使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水痘需使用注射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水痘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这类患者需尽早使用抗病毒治疗,如更昔洛韦胶囊、膦甲酸钠注射液。同时应加强支持治疗,监测并发症。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可考虑提前接种水痘疫苗。
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接种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未接种疫苗人群感染风险高,建议1岁以上儿童常规接种。水痘疫苗需接种2剂次,间隔3个月以上。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反应,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
水痘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疱疹以防继发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可缓解瘙痒。发热时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退热。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保证充足休息。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水痘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通常需要7-10天。密切接触者应观察21天,出现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