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幼儿急疹会出第二次吗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幼儿急疹会出第二次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幼儿急疹通常不会出现第二次,因为大多数患儿在首次感染后会获得终身免疫力。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常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病毒初次感染后,身体会产生抗体,防止再次感染。虽然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二次感染,但概率非常低。
1、幼儿急疹的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是主要病原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进入体内后,潜伏期通常为5-15天,随后引发高热和皮疹。
2、幼儿急疹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皮疹和轻度呼吸道症状。发热通常持续3-5天,体温可高达39-40℃。热退后,躯干和四肢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皮疹不痛不痒,1-2天内自行消退。
3、治疗幼儿急疹以对症处理为主。高热时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剂量需根据体重计算。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皮疹无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即可。
4、预防幼儿急疹的重点是加强免疫力。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的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5、家长在护理患儿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高热惊厥、持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无需过度担心。
幼儿急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不会对患儿造成长期影响。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应对。保持良好的护理习惯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是保障患儿健康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手足口39度算重症了吗

手足口病体温达到39度并不一定属于重症,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手足口病的重症判断主要依据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症状,而非单纯体温高低。体温升高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方式缓解,同时需注意预防并发症。 1、体温监测:手足口病患儿体温升高是常见症状,39度属于高热范围,但并非重症的唯一标准。建议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变化趋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2、物理降温:体温39度时,可先尝试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 3、药物退热: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每6-8小时一次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注意按体重计算剂量。 4、重症识别:手足口病重症通常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嗜睡、呕吐、肢体抖动或抽搐等。出现这些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5、家庭护理:患儿居家隔离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汤、粥、面条等。鼓励多饮水,补充体液,促进代谢。 手足口病患儿体温39度时,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同时注意识别重症症状。居家护理期间,保持患儿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适当补充水分,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鼓励患儿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促进身体恢复。如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