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一般生长激素要打几年

|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一般生长激素要打几年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一般生长激素的治疗周期根据个体情况而定,通常需要持续1-3年,具体时长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生长激素缺乏程度以及治疗反应等因素。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身高、体重、骨龄等指标,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方案。
1、年龄因素:年龄是决定生长激素治疗周期的重要因素。儿童和青少年骨骼尚未闭合,治疗效果较好,通常需要1-2年。成年人骨骼已闭合,治疗周期可能延长至2-3年,主要用于改善代谢和身体成分。
2、生长激素缺乏程度: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通常为2-3年。部分性生长激素缺乏患者可能只需1-2年即可达到预期效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激素水平和生长速度调整治疗计划。
3、治疗反应: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患者的生长速度和激素水平。如果患者对生长激素反应良好,身高增长明显,治疗周期可能缩短。若效果不理想,医生会延长治疗时间或调整剂量。
4、骨龄监测:骨龄是评估生长潜力的重要指标。治疗期间需每6个月进行一次骨龄检查,若骨龄接近闭合,医生会考虑停止治疗。过早停止可能导致身高增长不理想,过晚则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
5、副作用管理: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可能引发血糖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严重副作用,医生会考虑缩短治疗周期。
生长激素治疗期间,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牛奶、鸡蛋、鱼类等。同时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游泳、跳绳等,有助于促进骨骼生长。定期复诊和监测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擅自调整用药或停止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牙龈发黄怎么回事

新生儿牙龈发黄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感染、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表现为皮肤和牙龈发黄。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治疗,注意观察即可。 2、母乳性黄疸:部分新生儿因母乳中含有抑制胆红素代谢的物质,导致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可通过暂停母乳喂养2-3天,观察黄疸是否减轻。若症状持续,需咨询 3、感染:新生儿感染如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牙龈发黄。感染通常伴随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125mg/次,每日3次进行治疗。 4、胆道闭锁:胆道闭锁是一种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表现为持续性黄疸。胆道闭锁通常伴随大便颜色变浅、尿液深黄等症状,需通过手术如肝门空肠吻合术进行治疗。 5、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肝炎可由病毒感染或代谢异常引起,导致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出现牙龈发黄。肝炎通常伴随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需通过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颗粒50mg/次,每日3次和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1片/次,每日3次进行治疗。 新生儿牙龈发黄需密切观察,若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包裹,适当增加母乳喂养次数,促进胆红素排泄。若需暂停母乳喂养,可选择配方奶粉替代。同时,定期进行新生儿健康检查,监测黄疸变化情况,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