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宝宝怎么排除先天性巨结肠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宝宝怎么排除先天性巨结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姜金波
姜金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先天性巨结肠的排查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及肛门直肠测压等综合手段,常见筛查方式有腹部X线、钡剂灌肠造影、直肠黏膜活检。

1、临床表现:

新生儿期出现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儿童期表现为顽固性便秘、营养不良,家长需观察宝宝排便频率及腹部膨隆程度。

2、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可见结肠扩张及液平面,钡剂灌肠能显示狭窄段与扩张段交界处,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完成造影前肠道准备。

3、病理诊断:

直肠黏膜活检发现神经节细胞缺如是金标准,需在全麻下取直肠壁全层组织,家长需配合术后护理避免感染。

4、功能评估:

肛门直肠测压可检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该检查无创但需宝宝保持安静,家长需提前进行安抚训练。

发现宝宝排便异常应尽早就诊小儿外科,日常可记录排便日记辅助诊断,确诊后需根据病情选择保守灌肠或根治手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肠套叠可以自愈吗

肠套叠一般情况下不能完全依靠自愈,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少数早期、轻微病例可能在体位变化或肠蠕动恢复正常后自行缓解,但多数情况下需要医学干预,包括非手术复位或手术治疗。 1、肠套叠的原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卷入邻近肠腔的一种病理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 遗传因素:部分儿童可能因为家族病史或先天性肠结构异常更易发生肠套叠。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或季节性流感引发肠壁淋巴滤泡增生可能促进套叠。 自身生理因素:婴儿肠道发育尚未成熟,肠壁蠕动不协调易导致肠管套入。 外伤:腹部受压或撞击时可能诱发。 病理性原因:肠道息肉、寄生虫感染或肿瘤等可成为成人肠套叠的诱因。 2、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肠套叠的自愈较为罕见,且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后果,因此需尽快处理。以下为常见治疗方式: 非手术复位:通过空气灌肠或钡灌肠的方法复位,适用于发现较早且没有并发症的儿童患者,成功率较高。 手术治疗:如果套叠严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则需手术处理,包括肠段复位或切除坏死肠段。 支持治疗:补液、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有助于确保手术前后患者的恢复。 3、防护与生活方式建议 对于儿童,通过注意饮食卫生、防范病毒感染、按时接种疫苗可减少感染诱发因素。成人需关注腹部健康,定期体检并监测肠道症状。避免暴力活动或撞击腹部同样重要。 肠套叠是一种需要重视的急性疾病,一旦出现腹部剧痛伴呕吐、便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寄希望于自愈。早诊断和积极治疗是关键,以减少并发症风险,保护肠道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