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红眼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红眼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红眼病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物理化学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红眼病通常表现为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畏光流泪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1、细菌感染

细菌性结膜炎是红眼病的常见病因,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引起。患者会出现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晨起时可能因分泌物黏附导致睁眼困难。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眼药,同时需注意避免用手揉眼。

2、病毒感染

腺病毒或肠道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结膜炎具有较强传染性,常伴随咽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典型表现为水样分泌物和结膜下出血,可通过接触传播。更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韦眼用凝胶等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患者需单独使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3、过敏反应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能引发过敏性结膜炎,特征为双眼剧烈瘙痒伴透明丝状分泌物。眼部检查可见结膜乳头增生,可能合并过敏性鼻炎。可遵医嘱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奥洛他定滴眼液等抗过敏药物,冷敷有助于缓解症状。

4、物理化学刺激

风沙、紫外线、游泳池氯气等刺激可导致非感染性结膜炎。症状包括眼部异物感、烧灼感,但分泌物较少。建议佩戴防护眼镜,使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冲洗眼部,多数患者在脱离刺激源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5、自身免疫性疾病

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系统性疾病可能累及眼部,引起慢性结膜充血。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口干、关节肿痛等全身表现,需进行免疫指标检测。治疗需在风湿免疫科指导下进行全身治疗,可配合环孢素滴眼液等免疫抑制剂局部使用。

红眼病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枕头等物品。细菌性或病毒性红眼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应居家休息至症状消退。日常注意手部卫生,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外出时可佩戴防紫外线眼镜。若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眼痛或症状持续超过一周,需及时到眼科就诊排查角膜炎等并发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激光手术后5年又近视了怎么回事

激光手术后5年又近视可能与角膜回退、用眼习惯不良、术后护理不当、近视度数未稳定、继发性圆锥角膜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视力检查、角膜地形图复查、配镜矫正、二次手术等方式干预。

1、角膜回退

激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改变屈光度,但部分患者术后角膜组织可能发生缓慢的生物力学修复,导致屈光回退。这种情况多见于高度近视或角膜较薄者,表现为术后初期视力良好,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出现视物模糊。需通过角膜地形图评估形态变化,若回退轻微可暂观察,明显影响生活时需考虑配镜或二次增效手术。

2、用眼习惯不良

长期近距离用眼、暗光环境下阅读、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过长等不良习惯会导致眼轴继续增长,尤其青少年患者眼球发育未完全停止时更易发生。建议术后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每用眼40分钟休息10分钟,避免近视度数加深。家长需监督儿童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3、术后护理不当

术后未遵医嘱规范使用人工泪液或激素类滴眼液,可能影响角膜愈合质量。揉眼、游泳、化妆等行为可能引发角膜上皮损伤或感染,间接导致屈光状态不稳定。需复查时明确是否存在干眼症或角膜炎,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等药物改善症状。

4、近视度数未稳定

部分患者在未满足近视度数稳定2年以上的条件下接受手术,术后眼球自然发育可能继续进展。多见于18岁以下或近视度数年增长超过50度者。此类情况需重新验光,佩戴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控制进展,待度数稳定后再评估是否适合二次手术。

5、继发性圆锥角膜

极少数患者因术前筛查不充分或角膜生物力学异常,术后可能诱发圆锥角膜。表现为视力骤降、不规则散光,角膜地形图显示局部隆起。需通过角膜交联术控制进展,严重者需行角膜移植。确诊后禁用激光类矫正手术,可尝试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

激光手术后视力回退需及时到眼科进行角膜地形图、眼轴测量等检查,明确原因后针对性处理。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定期复查视力变化。若需二次手术,需确保近视度数稳定且角膜条件符合要求,术前需全面评估手术风险与收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