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慢性肾炎患者的生存期差异较大,早期规范治疗可长期维持肾功能稳定,部分患者可能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或移植。
慢性肾炎的病程进展与病理类型、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控制密切相关。原发性慢性肾炎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等,若蛋白尿控制在1克以下且血压达标,10年肾脏存活率较高。继发性肾炎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需同时控制原发病,血糖和血压管理直接影响预后。临床观察显示,从确诊到进入透析阶段的平均时间为10-20年,但存在个体差异。定期监测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是关键指标,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指导精准治疗。合并贫血、酸中毒或高钾血症会加速肾功能恶化,需及时纠正。
少数快速进展型肾炎如新月体肾炎,可能在数月内发展为尿毒症。遗传性肾炎如Alport综合征多在青壮年时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反复感染者预后较差。终末期患者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5年生存率仍可达到较高水平。治疗期间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部分抗生素。保持每周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