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中暑后反复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环境、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中暑后反复发烧可能与脱水、电解质紊乱、热射病、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冰袋冷敷额头、腋窝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直接用冰水浸泡,以免血管收缩影响散热。可配合风扇或空调降低环境温度,但避免冷风直吹。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重复进行物理降温。
2、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液体。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防止加重胃肠负担。可适量饮用含钾、钠的运动饮料,但不宜选择高糖饮品。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
3、调整环境
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通畅。保持室内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湿度控制在60%以下。避免阳光直射,必要时使用遮光窗帘。地面可洒水辅助降温但需注意防滑。
4、药物治疗
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退热药。存在电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出现抽搐可使用地西泮注射液,但须在医疗监护下使用。
5、就医检查
发热持续24小时以上或体温超过40摄氏度需急诊处理。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无尿等症状提示热射病可能,应立即送医。需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测排除继发感染。严重病例可能需要ICU监护治疗。
中暑后应保持充足休息,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汤品,适量补充富含钾的香蕉、橙子等水果。日常需做好防暑准备,高温时段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使用防晒霜。建议家中常备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防暑药品,但使用前需咨询医生。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