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耳朵留水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耳朵留水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潘袁
潘袁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耳朵留水可能是外耳道感染、鼓膜穿孔或外部环境因素导致,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如清洁耳道、药物治疗或及时就医。以下为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
1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耳朵进水的常见原因是洗头、游泳或淋雨时水进入外耳道,这可能导致耳内不适甚至感染。建议使用干净的毛巾擦拭外耳,并让水分自然蒸发。也可以用低温吹风机辅助干燥,但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过热伤害耳道。如果症状持续或耳朵有闷塞感,可以使用耳塞防止再次进水,或前往耳鼻喉科检查。
2外耳道感染
水进入耳道后可能引起外耳道感染俗称“游泳耳”,表现为耳朵湿润且伴随疼痛,这是由于细菌或真菌在潮湿环境中大量繁殖所致。此时可用酸化滴耳液如醋酸滴耳液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消炎治疗,按照医生建议合理使用。药物举例包括氧氟沙星滴耳液、酮康唑滴耳液或氯霉素滴耳液。如果感染严重,则需要进一步检查耳道健康状况。
3鼓膜损伤或穿孔
耳朵留水还可能是鼓膜破裂引起,通常会伴随听力下降、耳痛或耳鸣。这样的情况常见于耳部受到剧烈撞击、不当掏耳或耳内高压变化。患者应避免私自冲洗耳道或使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必须尽快就医。医生可能通过鼓膜修补手术或鼓内药物给药方式处理。
4自身生理原因
个别人的耳道天生形状较深或较窄,影响耳道排水。这种情况容易反复出现耳朵留水或感染问题,平时可注意耳部防护。如果已经形成积水,可以试试将头侧向一边轻轻拍打,帮助水流排出,对持续反复的症状建议咨询医生意见。
耳朵留水可能看似小事,但若出现在感染或鼓膜受损的情况下则需谨慎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掏耳过深或者水进入耳道,出现耳痛、失聪或分泌物流出时务必及时就医,保护听力健康是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鼻中隔手术后鼻塞怎么治疗

鼻中隔手术后鼻塞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局部护理、避免刺激物、定期复查等方式缓解。鼻塞通常由术后黏膜肿胀、鼻腔分泌物增多、鼻腔结构恢复不良等原因引起。 1、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进行鼻腔冲洗,每日1-2次,有助于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结痂,减少黏膜肿胀,改善通气。冲洗时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鼻腔黏膜。 2、药物治疗:术后可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每日1-2次减轻黏膜炎症,或使用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鼻喷雾剂,每日2-3次缓解鼻腔充血。避免长期使用减充血剂,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3、局部护理: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医用凡士林或鼻用保湿凝胶涂抹鼻腔,每日1-2次,防止黏膜干燥和结痂。避免用力擤鼻,以免影响术后恢复。定期清理鼻腔分泌物,动作轻柔。 4、避免刺激物:术后避免接触烟草烟雾、粉尘、化学气体等刺激性物质,以免加重鼻腔黏膜炎症。室内保持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湿度控制在40%-60%。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外界刺激。 5、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鼻腔恢复情况。医生会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二次处理。复查频率通常为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具体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术后鼻塞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有助于促进黏膜修复。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有助于术后恢复。如鼻塞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