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大便后出现肉疙瘩可能由痔疮、肛裂、直肠脱垂、肛周脓肿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
1. 痔疮肛门静脉曲张形成柔软肿物,排便时突出肛门外,可能伴随出血或瘙痒。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症状,药物选择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栓、化痔栓等。
2. 肛裂肛管皮肤撕裂形成哨兵痔,排便时剧痛伴少量出血。建议保持大便通畅,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利多卡因乳膏、地奥司明片等药物促进愈合。
3. 直肠脱垂直肠黏膜层或全层脱出肛门外呈环状肿物,多见于老年人和长期便秘者。轻度可通过提肛运动改善,严重者需进行直肠悬吊术等手术治疗。
4. 肛周脓肿肛门腺感染形成红肿硬结,伴随发热和剧烈疼痛。早期可口服头孢克肟、甲硝唑等抗生素,化脓后需切开引流。
日常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久蹲,出现持续出血、肿物无法回纳或发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出水痘后一般5-7天可以洗头洗澡,实际时间受到皮疹结痂程度、体温恢复情况、皮肤感染风险、个人体质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皮疹结痂程度超过90%疱疹完全结痂且无渗出液时方可清洗,未愈合的皮损接触水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2、体温恢复情况持续发热期间应避免沐浴,体温正常24小时后再进行清洁,以防受凉加重病情。
3、皮肤感染风险合并脓疱疮等继发感染时需延迟清洗,需先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个人体质差异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延长至10天左右,清洗时水温不超过38℃并使用中性沐浴产品。
建议选择淋浴方式轻柔冲洗,避免搓揉皮损部位,浴后立即擦干并涂抹炉甘石洗剂保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