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川崎病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早期诊断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至关重要。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小板计数在病程第2周开始显著升高。血红蛋白可能轻度下降,提示炎症反应。该检查有助于评估感染程度和炎症状态,为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需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2、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急性期反应蛋白,川崎病急性期通常明显升高,可达正常值数十倍。该指标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其他炎症性疾病鉴别,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或败血症。
3、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可检测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形成及心包积液等。建议在病程第1周、第2周和第6-8周重复检查。该检查无创、可重复,能早期发现20-25%患者的冠状动脉异常。
4、心电图
心电图可能显示PR间期延长、ST-T改变或心律失常,反映心肌受累情况。虽非特异性表现,但可提示心肌炎或心包炎。需与病毒性心肌炎鉴别,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心脏受累程度。
5、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适用于超声心动图发现中重度冠状动脉异常者。可准确评估动脉瘤大小、位置和狭窄程度,但属有创检查。通常用于评估严重病例或制定长期随访计划。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补充足够水分。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心脏功能,监测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皮疹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长期随访中应注意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