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手足口病全身有红点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使用抗病毒药物、退热镇痛、补充水分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红疹或疱疹,可能伴随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1、保持皮肤清洁
手足口病引起的红点需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皮疹未破损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已破损处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患儿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清洗后阳光下暴晒消毒。
2、避免抓挠
患儿指甲需剪短磨平,夜间可佩戴棉质手套。瘙痒明显者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糖浆,局部冷敷可暂时缓解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皮疹变化,若出现化脓、皮肤发硬等继发感染征兆应及时就医。
3、使用抗病毒药物
重症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或干扰素α2b喷雾剂。普通病例通常无须抗病毒治疗,但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住院接受更昔洛韦注射液等静脉用药。
4、退热镇痛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口腔疱疹疼痛明显者可用康复新液含漱,婴幼儿可选用开喉剑喷雾剂。家长需记录发热规律,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骤升。
5、补充水分
给予常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少量多次饮用。可适量饮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避免酸性果汁刺激口腔溃疡。若出现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需静脉补液治疗。
患儿应单独使用餐具并煮沸消毒,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恢复期可适量食用蒸蛋羹、南瓜粥等营养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家长接触患儿分泌物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婴幼儿玩具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若出现呼吸急促、嗜睡等重症表现,须立即前往医院儿科或感染科就诊。
手足口病痊愈后通常需要隔离7-10天再接触其他小朋友。具体时间需根据症状消退情况和医生评估确定。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患儿在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完全消退后,病毒仍可能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持续数周。但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量通常在发病后第一周内最高,随着症状缓解逐渐降低。临床建议以症状消失后7天作为安全隔离期,此时病毒载量已显著减少,传染风险较低。若患儿免疫力较弱或曾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延长至10天以确保安全。
极少数情况下,如患儿合并心肌炎、脑炎等重症表现,或存在免疫缺陷疾病,病毒排出时间可能延长。此时需经医生评估确认粪便病毒检测阴性后再解除隔离。接触免疫力低下儿童或婴幼儿时,建议适当延长隔离期至2周。
患儿康复后仍应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避免共用餐具。家长需对患儿衣物、玩具进行消毒,室内保持通风。若接触其他儿童后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