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开水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一般不建议自行弄破,以免增加感染风险。水泡是皮肤对高温的自然保护反应,通常能自行吸收。
烫伤后表皮与真皮层分离形成水泡,内部液体为血浆渗出物,具有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的作用。完整的水泡能隔绝外界细菌,降低感染概率。若水泡较小且无疼痛加剧、红肿扩散等情况,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涂抹烫伤药膏如湿润烧伤膏或磺胺嘧啶银乳膏,并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摩擦或压迫水泡部位,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刺激。
当水泡直径超过3厘米、位于关节等易摩擦部位,或出现浑浊脓液、周围皮肤发热发红时,需由医护人员在无菌条件下穿刺引流。操作前需用碘伏消毒,穿刺后保留泡皮作为生物敷料,外涂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预防感染。严禁撕除泡皮或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具处理,否则可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
烫伤后应立即用15-25℃流动清水冲洗15-20分钟降温,切勿使用冰块或酱油等偏方。二度以上烫伤、面部或会阴部烫伤、伴有发热或水泡迅速扩大者需及时就医。恢复期避免日光直射创面,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