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气溶胶传播与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两种主要传播方式,区别主要体现在传播距离、颗粒大小及环境稳定性三个方面。
1. 传播距离飞沫传播通过直径大于5微米的飞沫核实现,通常在1-2米内近距离传播;气溶胶传播依赖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并随气流远距离扩散。
2. 颗粒大小飞沫颗粒较大受重力影响快速沉降,气溶胶颗粒微小可长时间悬浮,需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才能有效阻隔。
3. 环境稳定性飞沫在干燥环境中易蒸发失去活性,气溶胶在密闭通风不良空间可保持传染性,增加交叉感染风险。
4. 防护重点飞沫传播需保持社交距离和遮挡咳嗽,气溶胶传播需加强通风消毒和高等级防护,两者均需配合手卫生措施。
建议在人员密集场所同时采取防飞沫和气溶胶的双重防护策略,高危环境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减少暴露时间。
被狗抓伤后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取决于伤口暴露等级和动物免疫状态。皮肤无破损的接触无须接种,但表皮破损或出血需立即处理伤口并评估接种必要性。
1、暴露等级判断完整皮肤接触动物唾液无须处置;轻微抓痕无出血需清洗消毒;穿透性伤口或黏膜暴露必须接种疫苗。
2、动物免疫情况若伤人犬只已规范接种狂犬疫苗且健康存活超10日,可暂不接种;流浪犬或免疫不明犬需按暴露后预防处理。
建议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碘伏消毒后尽早就医评估,狂犬病致死率极高但可通过规范暴露后处置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