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气溶胶传播与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两种主要传播方式,区别主要体现在传播距离、颗粒大小及环境稳定性三个方面。
1. 传播距离飞沫传播通过直径大于5微米的飞沫核实现,通常在1-2米内近距离传播;气溶胶传播依赖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并随气流远距离扩散。
2. 颗粒大小飞沫颗粒较大受重力影响快速沉降,气溶胶颗粒微小可长时间悬浮,需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才能有效阻隔。
3. 环境稳定性飞沫在干燥环境中易蒸发失去活性,气溶胶在密闭通风不良空间可保持传染性,增加交叉感染风险。
4. 防护重点飞沫传播需保持社交距离和遮挡咳嗽,气溶胶传播需加强通风消毒和高等级防护,两者均需配合手卫生措施。
建议在人员密集场所同时采取防飞沫和气溶胶的双重防护策略,高危环境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减少暴露时间。
丙肝病毒RNA低于1000国际单位/毫升通常提示病毒载量较低,可能处于病毒抑制状态或治疗后应答良好,实际意义需结合肝功能、抗体检测及临床分期综合评估。
1、检测意义低于1000的病毒载量可能反映自然免疫控制、抗病毒治疗有效或检测方法灵敏度限制,需排除假阴性可能。
2、临床分期急性感染期病毒载量波动较大,慢性感染者持续低载量可能提示肝纤维化进展风险降低。
3、治疗标准现行指南将持续病毒学应答定义为治疗结束后12周RNA低于检测下限,1000以下仍需定期监测。
4、注意事项即使病毒低载量也应评估肝硬度扫描结果,合并肝硬化者需终身随访肝癌筛查。
建议保持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每3-6个月复查病毒载量及腹部超声,出现乏力腹胀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