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矫正牙齿发现牙龈凹陷可能与正畸力过大、牙周炎、牙龈萎缩、牙齿移动异常、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齿敏感、牙缝增大、牙齿松动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由口腔医生评估后调整矫正方案或进行牙周治疗。
1、正畸力过大
矫正过程中施加的机械力超过牙龈和牙槽骨承受范围时,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牙龈组织缺血性坏死。临床可见受力区牙龈发白、凹陷,伴随按压疼痛。需立即联系正畸医生调整矫治器力度,必要时暂停加力。可配合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或局部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2、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时,炎症可能加速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龈附着丧失。典型表现为多颗牙牙龈红肿消退后出现"黑三角",牙根渐进性暴露。需先进行龈下刮治控制感染,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给药,严重者需牙周翻瓣手术。正畸治疗需在牙周状况稳定后谨慎开展。
3、牙龈萎缩
薄龈生物型患者在牙齿移动过程中更易发生牙龈退缩,常见于下前牙区。表现为牙龈边缘呈V形缺损,牙颈部冷热刺激敏感。可尝试牙龈移植术增厚角化龈,日常使用脱敏牙膏如舒适达抗敏牙膏缓解症状。正畸医生需采用轻力慢移策略,避免唇颊向过度扩弓。
4、牙齿移动异常
当牙齿偏离预定轨道倾斜移动时,可能造成单侧牙龈受压凹陷。多见于托槽定位误差或支抗丧失病例,伴随牙齿明显倾斜。需重新粘接托槽或增加支抗装置,必要时使用片段弓技术精细调整。凹陷区可用碘甘油局部消炎,待位置纠正后牙龈形态多可自行改善。
5、口腔卫生不良
矫治器周围菌斑堆积会诱发龈缘炎,长期可发展为牙龈退缩。特征为矫治器相邻牙龈充血凹陷,探诊易出血。需加强巴氏刷牙法清洁,配合牙缝刷和冲牙器使用。可短期应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控制炎症,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2周以免菌群失调。
矫正期间应使用软毛牙刷和牙间隙刷每日清洁矫治器周围,避免横向刷牙损伤牙龈。每餐后及时漱口,限制碳酸饮料及高糖食物摄入。定期进行专业洁牙去除菌斑牙石,发现牙龈出血或形态改变时立即复诊。正畸治疗结束后可考虑牙龈成形术改善美观,严重萎缩病例需咨询种植修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