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荨麻疹病人需注意避免诱发因素、规范用药、皮肤护理及监测病情变化。主要注意事项有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保持皮肤清洁湿润、记录发作诱因。
1、避免过敏原常见诱因包括海鲜、花粉、尘螨等,建议记录饮食和环境接触史,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
2、规范用药慢性荨麻疹需长期规律服用非镇静类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严重发作时可能需要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但须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
3、皮肤护理避免搔抓皮疹,洗澡水温不超过38℃,使用无刺激沐浴露。发作期可冷敷患处,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4、病情监测如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过敏性休克。慢性患者建议每月复诊评估疗效,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和温度骤变,发作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以备应急使用。
胃炎伴胃窦糜烂多数情况属于中等严重程度,具体需结合糜烂范围、症状及并发症判断。主要评估因素有病理分级、症状持续时间、幽门螺杆菌感染、出血风险。
1、病理分级:轻度糜烂仅累及黏膜表层,表现为胃痛反酸;中重度糜烂可能深达黏膜肌层,伴随呕血黑便。需通过胃镜活检明确分级。
2、症状持续时间:短期发作多与饮食刺激有关,通过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可缓解;持续超过2个月的疼痛可能提示慢性炎症,需排查癌变风险。
3、幽门螺杆菌感染:该感染会加速糜烂进展,表现为口臭腹胀。需采用四联疗法根除,常用药物包括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4、出血风险:若胃镜发现血管裸露或血痂,提示出血概率较高。需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
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变变化,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