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治疗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皮肤病变可通过控制血糖、局部用药、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糖尿病皮肤病变通常由长期高血糖、微血管病变、神经损伤、感染、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根本原因,持续高血糖会导致皮肤微循环障碍和神经损伤。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同时配合低糖饮食和规律运动,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源头上延缓皮肤病变进展。

2、局部用药

针对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可使用尿素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药。真菌感染时选择抗真菌药膏,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软膏。局部用药前需清洁患处,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若出现皮肤溃疡,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进伤口愈合的敷料或药膏。

3、物理治疗

对于顽固性皮肤溃疡或坏疽,可采用红光治疗、高压氧治疗等物理疗法。红光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细胞再生,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组织氧含量,加速伤口愈合。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见效,治疗期间仍需配合血糖控制。

4、手术治疗

严重皮肤病变如大面积溃疡、坏死或合并骨髓炎时,可能需清创术、植皮术或截肢术。清创术可去除坏死组织,植皮术用于修复皮肤缺损,截肢术适用于不可逆的肢体坏疽。手术治疗风险较高,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和血糖控制情况,术后需加强护理和抗感染治疗。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皮肤病变与气阴两虚、血瘀湿热有关,可辨证使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消渴丸、血府逐瘀胶囊、黄连解毒汤等。中药调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可配合针灸、艾灸等外治法改善局部症状。中药治疗起效较慢,需长期坚持并监测血糖变化。

糖尿病皮肤病变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每日检查足部等易损部位,发现皮肤破损及时处理。合理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血糖和皮肤状况,出现严重感染或溃疡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正常胆固醇的参考范围

正常胆固醇的参考范围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理想范围应低于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应高于1.0mmol/L、女性应高于1.3mmol/L,甘油三酯应低于1.7mmol/L。 1、总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反映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量,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理想范围低于5.2mmol/L,若高于此值,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建议通过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来调节。 2、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胆固醇”,其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运输到全身细胞。理想范围应低于3.4mmol/L,若过高,可能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可通过减少红肉、全脂乳制品摄入,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来改善。 3、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好胆固醇”,其主要功能是将多余的胆固醇运回肝脏代谢。男性理想范围应高于1.0mmol/L,女性应高于1.3mmol/L。若水平过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通过规律运动、戒烟、适量饮酒来提高。 4、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血液中主要的脂肪形式,理想范围应低于1.7mmol/L。若过高,可能与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相关。建议通过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酒精摄入、增加有氧运动来降低。 5、影响因素:胆固醇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饮食、运动、年龄和性别。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天生胆固醇水平较高,需特别关注。饮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而富含纤维和健康脂肪的饮食有助于改善胆固醇水平。 维持正常胆固醇水平需从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多方面入手。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多摄入鱼类、坚果、全谷物和蔬菜,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同时,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定期监测胆固醇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干预。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