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结核疼应该怎么缓解

老人骨结核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局部制动、营养支持、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骨结核疼痛通常由结核杆菌感染、骨质破坏、炎症反应、神经压迫及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针对骨结核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轻度疼痛;中重度疼痛可能需要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需注意结核患者应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抑制免疫力加重感染。
病变骨骼部位需通过支具、石膏或卧床休息实现严格制动,减少骨骼负重和机械性刺激。脊椎结核患者需绝对卧硬板床,避免椎体塌陷导致脊髓损伤。制动时间通常需持续至影像学显示病灶稳定。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可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改善骨质疏松状态。营养不良会延缓病灶愈合并加重疼痛。
急性期过后可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疼痛缓解期可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僵硬,但需避免负重运动。物理治疗需在结核病灶稳定后开展,避免扩散风险。
对于严重骨质破坏、椎体塌陷或脓肿形成的患者,需行病灶清除术、植骨融合术等外科干预。手术能直接去除坏死组织、解除神经压迫,术后需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至少9-12个月以防复发。
老年骨结核患者需保证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50克瘦肉及500克新鲜蔬菜,适当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疼痛缓解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非负重训练,维持肌肉力量。注意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建议餐后服药并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病灶变化。居住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加重关节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