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肋骨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胸带固定、镇痛治疗、呼吸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肋骨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骨质疏松、肿瘤转移、剧烈咳嗽、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1-2周,避免翻身或上肢活动加重疼痛。选择硬板床并保持半卧位姿势,有助于减轻胸部张力。若合并血气胸需延长卧床时间至3-4周,期间定期复查胸片观察愈合情况。
2、胸带固定
使用弹性胸带加压包扎4-6周,范围需覆盖骨折部位上下两肋。包扎时保持正常呼吸状态,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多根骨折或连枷胸患者需配合肋骨固定板加强稳定性。
3、镇痛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氨酚羟考酮片等药物缓解疼痛。严重疼痛者可考虑肋间神经阻滞治疗。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防止加重胸腔出血。
4、呼吸训练
伤后3天开始吹气球训练,每日3组每组10次,预防肺不张。1周后增加腹式呼吸练习,用鼻吸气时腹部隆起,缩唇缓慢呼气。合并慢性肺病患者需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5、手术治疗
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伴内脏损伤、严重连枷胸等情况。常用术式包括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髓内钉固定术。术后需监测血氧饱和度,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恢复期需保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超过80克,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易消化蛋白。6周内禁止提重物及剧烈运动,睡眠时采用健侧卧位。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需及时复查CT。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咳嗽,建议佩戴护具参与对抗性运动。
宝宝精神状态良好但持续咳嗽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咳嗽、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或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咳嗽是机体清除呼吸道异物的防御反射,但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病因。
1、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发鼻咽部炎症,刺激咳嗽感受器。常见伴随鼻塞、流涕症状,夜间平卧时咳嗽加重。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家长需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
2、过敏性咳嗽
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可能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阵发性干咳且少痰。建议家长记录咳嗽发作时间与环境关系,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可遵医嘱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氯雷他定糖浆等抗过敏药物,同时移除毛绒玩具、地毯等潜在过敏源。
3、支气管炎
支气管黏膜炎症可能引起咳嗽伴痰鸣音,早期多为干咳后期出现白色黏痰。肺部听诊可闻及不固定啰音。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液进行雾化治疗,配合拍背排痰。家长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是否增快。
4、胃食管反流
食后立即平卧可能使胃酸刺激咽喉引发咳嗽,多发生于喂奶后1小时内。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喂食后竖抱拍嗝20分钟。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小儿铝碳酸镁混悬液保护胃黏膜,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
5、环境刺激
二手烟、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化学刺激物可能诱发气道痉挛性咳嗽。此类咳嗽脱离环境后即可缓解,无须特殊用药。家长需彻底杜绝室内吸烟,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PM2.5浓度,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减少粉尘积聚。
保持每日1500毫升饮水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1岁以上儿童可少量饮用蜂蜜水缓解夜间咳嗽。避免摄入冰淇淋等冷冻食品刺激气道。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出现喘息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胸片检查排除肺炎等疾病。日常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