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经常晒太阳可能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但具体风险与紫外线暴露时间、强度及个体防护措施有关。皮肤癌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其中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最高。
适度晒太阳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长时间暴露于强烈紫外线可能损伤皮肤细胞DNA,导致突变积累。紫外线中的UVA和UVB均可穿透表皮层,UVB主要引起晒伤,UVA则加速皮肤光老化。日常未采取防晒措施且皮肤长期暴露于烈日下的人群,如户外工作者或日光浴爱好者,其皮肤癌发病概率相对较高。皮肤白皙、有家族史或既往有晒伤经历者风险更显著。
采取有效防护可大幅降低风险。阴天或冬季紫外线强度减弱时,短时间接触阳光通常不会造成显著伤害。皮肤癌发生还需结合遗传易感性、免疫状态等多因素,仅偶尔晒太阳且做好物理防晒的人群无需过度担忧。儿童期防晒尤为重要,因其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善。
建议外出时使用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穿戴遮阳帽与长袖服饰,避免10:00-16:00紫外线高峰时段暴晒。定期自查皮肤异常色素沉着或溃疡,发现不对称、边缘不规则的黑痣及时就医。均衡饮食中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番茄、蓝莓,有助于减轻紫外线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