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糖尿病可能导致肾衰竭,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损害肾脏功能。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高血糖状态会持续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质漏出,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若未及时干预,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最终可能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水平、血压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部分糖尿病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避免肾衰竭。严格控糖、控制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等措施能有效延缓肾病进展。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对于已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及时调整降糖方案,避免使用经肾排泄的药物,可减少肾脏负担。
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肾功能检查,包括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检测。日常需注意低盐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泡沫尿、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综合管理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