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两周小孩小便不通畅怎么治

| 1人回答 | 9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两周小孩小便不通畅怎么治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两周小孩小便不通畅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温水热敷、按摩腹部、遵医嘱使用药物、导尿等方式治疗。小便不通畅通常由喂养不当、尿路感染、尿道畸形、神经源性膀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喂养频率,少量多次喂水,避免过度稀释奶粉浓度。观察排尿间隔是否缩短,尿量是否增加。若因脱水导致尿少,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散(Ⅲ)等电解质溶液。

2、温水热敷

用40℃左右温水浸湿毛巾,敷于婴儿下腹部或会阴部,每次5-10分钟。热敷可放松膀胱括约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因寒冷刺激导致的排尿困难。操作时需避开肚脐,防止烫伤。

3、按摩腹部

家长将手掌搓热后,顺时针轻柔按摩婴儿脐周区域,压力以皮肤微微下陷为宜。按摩可刺激肠蠕动,间接缓解膀胱压迫。若触及腹部包块或婴儿哭闹,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4、药物治疗

确诊尿路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先天性尿道瓣膜需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降低尿道阻力,神经源性膀胱可能需注射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5、导尿处理

急性尿潴留时需由医生进行无菌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尿道畸形如后尿道瓣膜需行尿道扩张术,严重膀胱输尿管反流可能需输尿管再植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尿流动力学。

家长应记录每日排尿次数、尿量及尿液颜色,选择透气棉质尿布。避免穿戴过紧的纸尿裤,每次排便后从前向后清洁会阴。若48小时内无改善或出现发热、血尿、呕吐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长期排尿异常需排查脊柱裂等先天性疾病,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摔头哪里最危险

宝宝摔头后,头部不同部位的受伤风险存在差异。头部最危险的区域包括前囟门、后脑勺和太阳穴,这些部位可能引发严重的颅内损伤。前囟门是婴儿头骨未完全闭合的区域,直接撞击可能导致颅内出血。后脑勺靠近脑干,受伤可能影响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体征。太阳穴区域血管丰富,撞击后易出现血肿或脑震荡。耳朵上方区域也需注意,该部位靠近颞骨,受伤可能影响听力或导致颅内压升高。宝宝摔头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呕吐、嗜睡等异常表现。 1、前囟门:前囟门是婴儿头骨未完全闭合的区域,通常在1岁半左右闭合。摔伤前囟门可能导致颅内出血或脑组织损伤,表现为囟门隆起、呕吐、嗜睡等症状。家长应立即就医,避免摇晃宝宝,保持其头部稳定。医生可能通过CT或核磁共振检查颅内情况,必要时进行止血或降低颅内压的治疗。 2、后脑勺:后脑勺靠近脑干,是控制呼吸、心跳等生命中枢的区域。摔伤后脑勺可能导致脑震荡、颅内出血或脑干损伤,表现为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瞳孔不等大等症状。家长应避免移动宝宝,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医生可能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或进行手术治疗。 3、太阳穴:太阳穴区域血管丰富,撞击后易出现血肿或脑震荡,表现为局部肿胀、头痛、呕吐等症状。家长可先进行冷敷,避免热敷或按摩。若宝宝出现意识障碍或持续呕吐,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进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或进行血肿清除手术。 4、耳朵上方:耳朵上方区域靠近颞骨,摔伤后可能影响听力或导致颅内压升高,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家长应观察宝宝听力是否正常,避免自行清理耳道。若出现听力异常或持续耳痛,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进行听力测试,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或进行鼓膜修复手术。 5、额头:额头区域相对较厚,摔伤后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或淤青。家长可先进行冷敷,避免热敷或按摩。若宝宝出现持续哭闹、呕吐或意识模糊,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进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使用止痛药物或进行局部缝合处理。 宝宝摔头后,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摇晃或拍打宝宝。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有助于伤口愈合。运动方面应避免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护理时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定期测量体温,避免头部再次受伤。若宝宝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