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参三七和三七有什么区别

|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参三七和三七有什么区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参三七和三七没有本质区别,两者均指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属于同一中药材的不同称谓。参三七的命名可能源于地域习惯或炮制方式差异,但药用成分与功效相同。

三七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传统医学认为其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适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出血症状,以及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瘀血阻滞病症。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三七含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等活性成分,其中皂苷类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炎等作用。临床常用三七粉冲服或配伍其他中药煎服,外伤出血时可外敷止血。需注意孕妇慎用,血虚无瘀者忌服,服用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使用三七前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配伍或超量使用。日常储存需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霉变。出血性疾病患者应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明确病因,不可单纯依赖中药治疗。外伤出血时优先进行清创消毒等规范处理,严重出血需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肝胆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肝胆湿热可遵医嘱使用龙胆泻肝丸、茵栀黄颗粒、消炎利胆片、当归龙荟丸、柴胡疏肝散等中成药。肝胆湿热可能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口苦、胁痛、小便黄赤等症状。

一、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黄芩、栀子等组成,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等症状。该药可缓解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导致的症状,使用时需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孕妇慎用。

二、茵栀黄颗粒

茵栀黄颗粒含茵陈、栀子、黄芩等成分,能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常用于肝胆湿热型黄疸。对于急性肝炎、胆囊炎等疾病伴随的皮肤巩膜黄染、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改善作用,服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变化。

三、消炎利胆片

消炎利胆片主要含穿心莲、溪黄草等药材,具有清热祛湿、利胆消炎的作用,针对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引起的右上腹闷痛效果显著。该药能促进胆汁分泌,但胆道完全梗阻患者禁用。

四、当归龙荟丸

当归龙荟丸由当归、龙胆草、芦荟等组成,主治肝胆火旺型湿热证,对便秘、烦躁易怒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其泻火通便功效较强,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五、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以柴胡、香附、陈皮等药物配伍,擅长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适用于情志不畅诱发的肝胆气滞湿热证。可改善胁肋胀痛、嗳气频作等表现,需配合情绪调节以达到更好疗效。

肝胆湿热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需保持饮食清淡,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避免酒精及高脂食物。规律作息与情绪管理同样重要,可配合穴位按摩或八段锦等养生运动。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复诊,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湿热体质者夏季需注意防潮降温,冬季忌过度温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