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婴儿烦躁哭闹用手打头摇头可能是什么病

|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婴儿烦躁哭闹用手打头摇头可能是什么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婴儿烦躁哭闹伴随打头、摇头可能与生理性不适或病理性疾病有关,常见原因有缺钙、中耳炎、湿疹、肠绞痛、神经系统异常等。建议家长及时观察伴随症状,必要时就医排查。

1、缺钙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能导致婴儿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易激惹、摇头蹭枕、夜间哭闹。可能与日照不足、辅食添加延迟有关。需通过血清钙磷检测确诊,治疗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或碳酸钙D3颗粒,同时增加户外活动。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

2、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会引起耳部剧烈疼痛,婴儿可能通过摇头、拍打头部缓解不适,常伴随发热、耳道分泌物。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需耳镜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抗感染,配合布洛芬混悬滴剂缓解疼痛。家长需避免自行清洁耳道。

3、湿疹

特应性皮炎引起的头皮或耳后湿疹会产生瘙痒,婴儿可能通过摩擦头部止痒。常见于过敏体质婴儿,皮肤可见红斑、丘疹或渗液。建议家长使用温和洗护产品,遵医嘱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炉甘石洗剂,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糖浆。需保持环境湿度在50%-60%。

4、肠绞痛

功能性胃肠紊乱可能导致阵发性腹痛,表现为哭闹时身体蜷曲、头部后仰。通常发生在傍晚,可能与肠道菌群未建立完善有关。家长可进行腹部按摩或飞机抱缓解症状,医生可能开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功能。哺乳母亲需避免摄入易产气食物。

5、神经系统异常

罕见情况下,婴儿痉挛症或脑损伤可能出现刻板性头部动作,多伴随眼神呆滞、发育迟缓。需通过脑电图、头颅MRI等检查鉴别。若存在异常肌阵挛发作,需神经科医生指导使用抗癫痫药物如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家长应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

家长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记录婴儿哭闹时间、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过度包裹衣物导致过热,哺乳后竖抱拍嗝减少胀气。若出现发热超过38.5℃、呕吐、意识改变或症状持续超过3天,应立即就医。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听力、运动发育等关键指标,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先天性肛门闭锁应该怎么办

婴儿先天性肛门闭锁需通过手术治疗,主要方法有肛门成形术、结肠造瘘术等。该病可能由胚胎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无胎便排出、腹胀、呕吐等症状。

1. 肛门成形术

肛门成形术是先天性肛门闭锁的主要治疗方式,适用于低位闭锁或合并瘘管的患儿。手术通过重建肛门直肠通道恢复排便功能,术后需定期扩肛防止狭窄。患儿可能出现术后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及伤口愈合状态。

2. 结肠造瘘术

结肠造瘘术适用于高位闭锁或合并严重畸形的患儿,通过腹壁造口暂时解决排便问题。常见术式包括横结肠造瘘和乙状结肠造瘘,需注意造口周围皮肤护理。该手术为分期治疗的第一步,待患儿情况稳定后再行二期肛门重建。

3. 术后护理

术后需保持肛门或造口清洁,使用温水轻柔清洗并涂抹防护膏。家长应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观察有无腹胀、发热等异常。喂养宜选择易消化配方奶,少量多次喂食,避免腹部压力增高。

4. 并发症管理

常见并发症包括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狭窄需持续扩肛治疗,可使用扩肛器每日扩张。大便失禁可通过生物反馈训练改善,严重者可能需要二次手术修复。定期随访评估排便控制能力至关重要。

5. 长期康复

患儿需长期随访观察排便功能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排便训练。营养支持应保证足够热量和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心理支持帮助患儿适应特殊排便方式,家长需学习规范的护理技能。

家长发现婴儿出生后24小时未排胎便、出现进行性腹胀时,应立即就医。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伤口护理、扩肛训练和喂养管理。定期复查肛门直肠功能,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及时处理排便异常。建立科学喂养习惯,避免过度哭闹增加腹压,注意观察有无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迹象。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