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黄疸本身通常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需警惕其背后可能存在的严重疾病。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黏膜黄染的现象,可能由肝炎、胆管梗阻、溶血性疾病等引起。若伴随高热、意识障碍、凝血异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生理性黄疸多见于新生儿,与肝脏发育不成熟有关,胆红素水平轻度升高,多数在1-2周内自行消退,无须特殊治疗。哺乳喂养不足可能加重黄疸,家长需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若黄疸持续超过3周或胆红素水平急剧上升,需排查母乳性黄疸或遗传代谢疾病,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病理性黄疸可能提示肝胆系统严重病变。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细胞坏死,胆红素升高伴随乏力、厌油、肝区疼痛,需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物。胆总管结石或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需通过内镜取石或手术解除梗阻,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会引发血红蛋白大量分解,胆红素短期内骤增,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严重时需输血治疗。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肝脏修复,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胆汁淤积。出现皮肤瘙痒时可用温水擦拭,勿抓挠以防感染。黄疸患者应严格戒酒,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遵医嘱完成抗病毒或利胆药物治疗疗程。若黄疸持续加重或出现陶土色大便、酱油色尿等危险信号,必须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