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CT胸部平扫一般能检查出肋骨骨折,但细微骨折或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能漏诊。
CT胸部平扫通过断层成像可清晰显示肋骨结构,对骨折线明显、断端错位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较高。扫描层厚较薄时能发现更多细微改变,但受限于肋骨走行弯曲、部分区域重叠等因素,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若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而平扫未发现,可进一步行三维重建或骨窗薄层扫描提高检出率。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或受外力导致的裂纹骨折,骨折线宽度不足1毫米时,普通CT可能难以识别。儿童青枝骨折因骨质柔韧、骨膜完整,平扫也可能显示不清。此类情况需结合受伤机制、局部压痛等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必要时采用高分辨率CT或MRI辅助诊断。
肋骨骨折确诊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断端移位,疼痛明显时可使用胸带固定。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洛索洛芬钠片、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药物缓解疼痛,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呼吸困难、血痰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
足底筋膜炎患者一般可以走动,但需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常见于长期负重、运动过度或足弓异常的人群。
轻度足底筋膜炎患者在适当休息和减少活动量的情况下,短距离行走通常不会加重症状。行走时建议穿支撑性好的鞋子,避免赤足或穿硬底鞋。适当走动有助于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僵硬。但需控制单次行走时间,以不引发明显疼痛为限。若行走后出现足跟持续刺痛或晨起第一步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患处。
急性发作期或中重度足底筋膜炎患者应限制走动。此时足底筋膜存在明显撕裂或水肿,继续负重行走可能导致炎症扩散、纤维化加重。这类患者需要短期绝对休息,配合夜间使用足弓支具,必要时使用拐杖分担体重。对于存在足部结构异常者,如扁平足或高弓足,即使症状缓解后也应避免长距离徒步、爬楼梯等重复性足部冲击动作。
足底筋膜炎患者日常可进行足底筋膜拉伸、小腿肌肉放松等康复训练,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替代步行。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足跟骨刺,需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局部封闭注射等医疗干预。建议就医评估病情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