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普通内科

晚上尿床冻发烧怎么办?

| 1人回答 | 8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晚上尿床冻发烧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晚上尿床后出现发热可通过保持干燥、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药物退热、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尿床后受凉发热可能与体温调节失衡、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下降、环境温度过低等因素有关。

1、保持干燥

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和床单,用温水清洁会阴部皮肤,避免穿着过厚衣物导致汗液滞留。选择吸水性强的纯棉内衣,夜间可使用防水床垫保护层。皮肤长时间接触尿液可能引发刺激性皮炎,表现为局部红肿或瘙痒。

2、补充水分

适当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每次50-100毫升,间隔1-2小时补充一次。避免含糖饮料加重体液流失。发热伴随排尿减少或尿液深黄时,需警惕脱水可能。可观察口唇湿润度及眼窝是否凹陷判断脱水程度。

3、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流经部位。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置于额头。监测体温变化频率应保持每2小时一次,夜间持续发热需唤醒测量。

4、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液或小儿退热栓。不可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惊厥需立即就医。

5、就医检查

发热持续24小时以上或伴随寒战、呕吐、意识模糊时,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测。尿路感染可能表现为排尿疼痛或尿液浑浊,上呼吸道感染常伴咽痛咳嗽。细菌性感染需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

建议家长夜间定时唤醒儿童排尿,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量。保持卧室温度在20-22℃,湿度50%-60%为宜。长期尿床需排查隐性脊柱裂或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可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记录发热与尿床的关联频率,就医时提供详细病史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日常加强盆底肌训练,白天养成定时排尿习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出现肝胆咳嗽怎么治?

小儿肝胆咳嗽可能与肝胆湿热、肝火犯肺、肝胆气滞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清肝利胆、止咳化痰、疏肝理气等方式治疗。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1、清肝利胆

肝胆湿热型咳嗽常表现为咳嗽痰黄、口苦咽干、舌苔黄腻。可遵医嘱使用茵栀黄颗粒、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清热利湿,配合推拿手法如清肝经、清天河水。日常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适量饮用菊花茶或金银花露。

2、止咳化痰

痰热壅肺时需化痰止咳,可选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鲜竹沥液等药物。家长可帮助孩子拍背排痰,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梨汁炖川贝或白萝卜蜂蜜水有助于缓解症状,但蜂蜜禁用于1岁以下婴儿。

3、疏肝理气

肝气犯肺可能导致阵发性呛咳、胸胁胀闷。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剂可调理气机,配合按揉太冲穴、膻中穴。保持情绪平稳很重要,避免孩子过度哭闹或紧张,睡前可进行轻柔抚触放松。

4、调理脾胃

肝胆问题常伴随脾胃失调,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异常。保和丸、小儿健脾散可辅助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山药粥、焦山楂水等食疗方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5、病因治疗

若由胆道感染或肝炎引发,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B超,避免发展为慢性肝胆疾病。

家长需密切观察咳嗽频率、痰液性状及伴随症状,记录体温变化。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夜间可适当抬高枕头减少剧烈运动。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或咳血等情况须立即就医。治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优先选择米汤、苹果泥等温和食物,避免冷饮刺激呼吸道。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