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普通内科

非结核分枝杆菌发烧肺炎怎么办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非结核分枝杆菌发烧肺炎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原庆
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非结核分枝杆菌发烧肺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氧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炎通常由免疫力低下、肺部基础疾病、环境暴露、病原体定植、慢性气道炎症等因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炎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克拉霉素片、阿奇霉素分散片、利福平胶囊等。克拉霉素片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阿奇霉素分散片对胞内病原体有效,利福平胶囊能干扰细菌RNA合成。治疗周期较长,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与听力,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或皮疹等不良反应。

2、营养支持

患者因发热消耗增加,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维持呼吸道黏膜完整性。可选用肠内营养粉剂或口服营养补充剂,合并吞咽困难时需采用鼻饲喂养。避免高糖饮食加重炎症反应,适量增加西蓝花、胡萝卜等抗氧化蔬菜摄入。

3、氧疗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氧分压在60mmHg以上。慢性低氧血症患者可长期家庭氧疗,每日使用时间超过15小时。氧疗期间需定期检测动脉血气,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合并阻塞性通气障碍时可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4、物理治疗

采用体位引流与叩击排痰促进分泌物清除,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可配合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稀释痰液。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增强膈肌力量。发热期可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避免酒精擦拭导致皮肤刺激。

5、手术治疗

局部肺空洞或支气管扩张合并大咯血时,需行肺叶切除术或病灶清除术。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储备,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对于耐药菌株引起的局限性病变,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术后需继续抗感染治疗6-12个月。

患者应保持居室通风干燥,避免接触霉变环境。每日监测体温与痰液性状,记录咳嗽频率与呼吸困难程度。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逐步提升心肺耐力。出现咯血、意识模糊或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长期随访需定期复查胸部CT与痰培养,评估治疗效果与疾病进展。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老反反复复发烧是怎么回事

小孩反复发烧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慢性疾病等原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调整饮食、改善环境、定期复查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孩子体温变化,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病毒感染

儿童反复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持续3-5天,可能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家长可给孩子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多数情况下1周左右可自行缓解。

2、细菌感染

细菌性感染如中耳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等也会导致反复发热。这类发热往往体温较高,可能超过39℃,需要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严重并发症,家长发现孩子持续高热时应及时就医。

3、免疫系统异常

部分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容易出现反复低热。这类情况可能伴随反复呼吸道感染、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家长需注意加强孩子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AD滴剂等免疫调节剂,必要时需进行免疫功能检查。

4、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过高、穿衣过多、房间通风不良等都可能引起孩子体温调节异常,表现为反复低热。家长应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避免给孩子穿盖过多,定期开窗通风。这种发热一般不会超过38℃,去除环境因素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5、慢性疾病

某些慢性疾病如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结核病等也会导致长期反复发热。这类发热往往持续时间长,可能伴随皮疹、关节肿痛等特殊表现。家长需带孩子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片等检查,确诊后可能需要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

家长应注意记录孩子发热的时间、温度变化及伴随症状,发热期间让孩子多饮水,保持清淡饮食,适当食用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等退热药,但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平时应保证孩子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