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舌根和舌两侧长红疙瘩的症状,但该症状并非艾滋病特异性表现,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综合判断。艾滋病可能引发口腔病变,主要有口腔白斑、毛状白斑、口腔念珠菌病、卡波西肉瘤、口腔溃疡等。
1、口腔白斑
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口腔黏膜可能出现白色斑块,通常无痛感但可能伴随粗糙感。口腔白斑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或局部应用维A酸乳膏,同时需加强口腔清洁。
2、毛状白斑
毛状白斑多出现在舌侧缘,表现为白色绒毛状突起,是艾滋病特征性口腔病变之一。该病变由EB病毒引起,通常无自觉症状。确诊后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胶囊,配合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肠溶片。
3、口腔念珠菌病
艾滋病患者常见口腔念珠菌感染,表现为舌面或颊黏膜白色伪膜,刮除后可见充血面。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或氟康唑胶囊治疗,同时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严重者需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
4、卡波西肉瘤
艾滋病晚期可能出现卡波西肉瘤,口腔表现为紫红色结节或斑块,多发生于硬腭和牙龈。该病与人疱疹病毒8型感染相关,需通过病理确诊。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局部放疗,可遵医嘱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5、口腔溃疡
艾滋病患者常出现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糜烂面,伴明显疼痛。可能与免疫功能缺陷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必要时口服沙利度胺片。
艾滋病患者出现口腔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病情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定期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和病毒载量监测,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出现口腔症状时避免自行用药,应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