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宝宝吞下异物怎么办

|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宝宝吞下异物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宝宝吞下异物可通过观察症状、催吐处理、内镜取出、手术干预、预防教育等方式处理。吞入异物通常由好奇心强、物品放置不当、监护疏忽、误食危险品、模仿行为等原因引起。

1、观察症状

若异物较小且无尖锐棱角,可暂时观察24-48小时。注意宝宝是否出现咳嗽、流涎、拒食或腹痛,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异物卡在食管或胃肠。期间可给予少量面包等软质食物帮助包裹异物排出,但禁止使用泻药。若出现发热、呕血或排便带血需立即就医。

2、催吐处理

仅适用于吞入腐蚀性异物1小时内且意识清醒的情况。家长需立即让宝宝饮用200-300毫升温水,再用压舌板刺激舌根引发呕吐。但纽扣电池、尖锐物品禁止催吐,避免二次损伤食道。操作后仍需就医检查,因部分异物可能残留于呼吸道。

3、内镜取出

适用于卡在食管或胃部的异物。医生会使用儿童专用胃镜探查,对硬币、磁铁等物品用网篮或抓钳取出。术前需禁食6小时,全麻下操作时间通常控制在30分钟内。术后观察2小时无出血方可进食流质,该方法对5毫米以上异物取出成功率较高。

4、手术干预

当异物导致肠梗阻、穿孔或滞留超过72小时时需开腹手术。常见于吞入多块磁铁相互吸引,或别针等尖锐物刺穿肠壁的情况。手术会优先采用腹腔镜微创方式,复杂情况需传统开腹探查,术后需住院观察3-5天预防感染。

5、预防教育

家长需将硬币、纽扣等小物件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带锁容器中。选择玩具时避免直径小于3厘米的部件,教育宝宝不将非食物物品放入口中。对3岁以下幼儿实行"看护距离不超过一臂"原则,厨房、工作室等危险区域设置安全围栏。

日常生活中建议定期检查玩具零件是否松动,避免给宝宝穿戴有小饰品的衣物。进食时保持安静环境防止呛咳,坚果、果冻等高风险食物应碾碎后喂食。家中常备急救手册并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儿童活动区域建议铺设软质防滑地垫。发现可疑吞咽行为时,及时检查周围物品是否缺失并保留同类样品供医生参考。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发高烧会智力低下吗

婴儿发高烧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智力低下,但持续超高热或合并严重感染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高热本身多为感染性疾病的伴随症状,需重点关注原发病的及时干预。

多数情况下,婴儿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正常反应。体温升高可抑制病原体繁殖,短期发热不会损伤脑细胞。常见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等疾病引起的发热,若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退热药,体温控制在38.5摄氏度以下,通常不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此时应注意补充水分,保持环境通风,避免过度包裹。

当体温持续超过41摄氏度或伴有惊厥、意识障碍时,可能引发热性惊厥或脑细胞代谢紊乱。严重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导致的高热,可能因炎症介质直接损伤神经细胞。此类情况需立即就医,通过腰椎穿刺、脑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并采用静脉用抗病毒药物、降颅压药物等专业治疗。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特殊群体更需警惕神经系统并发症。

建议家长监测发热患儿的体温变化与精神状态,避免使用酒精擦浴等不当降温方式。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出现嗜睡、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须急诊处理。退热后仍应观察3天,定期进行儿童发育筛查评估认知功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