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外科

小儿肾积水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肾积水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肾积水主要表现为腰部或腹部疼痛、排尿异常、反复尿路感染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静脉尿路造影、CT尿路成像等方法诊断。小儿肾积水通常由先天性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腰部或腹部疼痛

小儿肾积水可能引发腰部或腹部隐痛或钝痛,疼痛程度与积水严重程度相关。轻度积水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不适,重度积水可出现持续性疼痛伴肾区叩击痛。疼痛多因肾盂内压力增高或合并感染导致,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按腹部。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时就医排查。

2、排尿异常

患儿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排尿费力、尿线变细等排尿异常表现。部分患儿因膀胱功能异常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夜间遗尿发生率增高。排尿异常多与下尿路梗阻或神经调节障碍有关,家长需记录患儿排尿日记,包括每日排尿次数、尿量及特殊表现,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3、反复尿路感染

肾积水患儿易发生反复发热性尿路感染,表现为高热、寒战、排尿灼痛等症状。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感染风险与尿流淤滞程度呈正相关,家长发现患儿不明原因发热时需及时进行尿常规检查。预防措施包括保证每日饮水量、规范排尿习惯、保持会阴清洁等。

4、超声检查

超声是小儿肾积水首选筛查方法,可无创评估肾脏大小、肾盂扩张程度及输尿管状态。检查前需让患儿适量饮水充盈膀胱,通过多切面扫描确定梗阻部位。超声能动态监测积水进展,对轻度肾盂分离(4-10毫米)需定期复查,重度积水(超过15毫米)需进一步明确病因。

5、静脉尿路造影

静脉尿路造影通过造影剂显影观察尿路形态与功能,能明确梗阻部位及肾功能状况。检查前需做碘过敏试验,禁食4-6小时。造影可显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囊肿等结构异常,但对肾功能较差者显影效果受限。新型MR尿路成像技术无辐射且能三维重建尿路,逐渐成为重要补充手段。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肾脏损伤。日常需保证每日饮水量达1000-1500毫升,限制高盐食物摄入。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水变化,合并感染时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重度积水患儿可能需接受肾盂成形术或输尿管再植术等手术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疝气手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小儿疝气手术后可通过饮食调节、伤口护理、活动管理、药物使用、定期复查等方式促进恢复。术后护理需特别注意避免感染和复发。 1、饮食调节:术后初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粥、烂面条等,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肉、新鲜蔬菜水果,促进伤口愈合。 2、伤口护理: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每天用碘伏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伤口,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避免患儿抓挠伤口,防止感染和伤口裂开。 3、活动管理:术后初期应限制患儿剧烈活动,如跑跳、攀爬等,避免腹压增加导致疝气复发。鼓励适当卧床休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如散步、轻度游戏等,促进身体恢复。 4、药物使用: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125mg,每日2次、阿莫西林颗粒250mg,每日3次。如有疼痛,可适量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混悬液5mg/kg,每6小时一次。 5、定期复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需定期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疝气有无复发。医生会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护理建议,确保术后效果。 术后护理中,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适当运动有助于恢复,但需避免剧烈活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确保术后恢复顺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