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小儿肾积水主要表现为腰部或腹部疼痛、排尿异常、反复尿路感染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静脉尿路造影、CT尿路成像等方法诊断。小儿肾积水通常由先天性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小儿肾积水可能引发腰部或腹部隐痛或钝痛,疼痛程度与积水严重程度相关。轻度积水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不适,重度积水可出现持续性疼痛伴肾区叩击痛。疼痛多因肾盂内压力增高或合并感染导致,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按腹部。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时就医排查。
患儿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排尿费力、尿线变细等排尿异常表现。部分患儿因膀胱功能异常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夜间遗尿发生率增高。排尿异常多与下尿路梗阻或神经调节障碍有关,家长需记录患儿排尿日记,包括每日排尿次数、尿量及特殊表现,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肾积水患儿易发生反复发热性尿路感染,表现为高热、寒战、排尿灼痛等症状。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感染风险与尿流淤滞程度呈正相关,家长发现患儿不明原因发热时需及时进行尿常规检查。预防措施包括保证每日饮水量、规范排尿习惯、保持会阴清洁等。
超声是小儿肾积水首选筛查方法,可无创评估肾脏大小、肾盂扩张程度及输尿管状态。检查前需让患儿适量饮水充盈膀胱,通过多切面扫描确定梗阻部位。超声能动态监测积水进展,对轻度肾盂分离(4-10毫米)需定期复查,重度积水(超过15毫米)需进一步明确病因。
静脉尿路造影通过造影剂显影观察尿路形态与功能,能明确梗阻部位及肾功能状况。检查前需做碘过敏试验,禁食4-6小时。造影可显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囊肿等结构异常,但对肾功能较差者显影效果受限。新型MR尿路成像技术无辐射且能三维重建尿路,逐渐成为重要补充手段。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肾脏损伤。日常需保证每日饮水量达1000-1500毫升,限制高盐食物摄入。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水变化,合并感染时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重度积水患儿可能需接受肾盂成形术或输尿管再植术等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