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肘关节脱位通常由外伤、运动损伤、先天性关节松弛、退行性关节病变及重复性劳损等因素引起。主要有直接暴力撞击、肘关节过度伸展或扭转、韧带松弛、骨关节炎累积损伤以及职业性重复动作等病因。
肘关节受到外力直接冲击是常见病因,如跌倒时手掌撑地或肘部着地,外力传导至关节导致尺骨鹰嘴从肱骨滑车脱出。车祸撞击或重物砸伤也可能造成脱位,多合并韧带撕裂或骨折。急性期需立即制动并就医复位,慢性反复脱位可能需手术修复关节囊。
投掷类运动或对抗性运动易引发肘关节过度伸展性脱位,例如篮球抢球时手臂被拉扯,或体操落地时肘关节过伸。青少年骨骺未闭合者更易发生,可能伴随内侧副韧带损伤。复位后需支具固定3-4周,康复期应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训练。
结缔组织发育异常如马凡综合征患者,因韧带松弛导致关节稳定性差,轻微外力即可诱发习惯性脱位。此类患者日常需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严重者可考虑韧带重建术增强稳定性,但需评估全身关节状况。
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面破坏、周围韧带萎缩,关节稳定性下降,可能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病理性脱位。需通过X线评估关节磨损程度,轻度者可行关节腔注射治疗,重度畸形需关节置换术恢复功能。
木工、搬运工等职业需反复屈伸肘关节,慢性劳损导致韧带弹性下降,最终可能发生半脱位。此类患者常伴肱骨外上髁炎,需调整工作姿势并佩戴护肘,配合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肘关节脱位后应禁止自行复位,避免加重血管神经损伤。急性期冰敷可减轻肿胀,固定期间保持手指活动预防僵硬。康复期逐步进行屈伸及旋转训练,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强度。长期从事高危职业或运动者建议使用防护护具,中老年患者需定期检查关节退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