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窦性早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问题描述:
窦性早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高云
高云 北京安贞医院 副主任医师

窦性早搏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因素:

情绪紧张、熬夜或过量饮用咖啡因可能诱发窦性早搏,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减少刺激性饮品摄入并保持规律作息。

2、心血管疾病:

可能与冠心病、心肌炎等基础疾病有关,通常伴随胸闷、心悸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药物可选美托洛尔、普罗帕酮或胺碘酮。

3、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表现为心率增快伴早搏。需纠正甲状腺功能,药物包括甲巯咪唑、普萘洛尔等。

4、药物副作用:

部分感冒药含伪麻黄碱或支气管扩张剂可能引发早搏,停药后多可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稳心颗粒等中成药辅助调节。

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心电图,合并持续心悸或晕厥时应及时心内科就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多久下床

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一般24-48小时可下床活动,具体时间受手术方式、血管状态、并发症风险、患者体能等因素影响。

1. 手术方式

经桡动脉穿刺术后恢复较快,通常24小时内可尝试坐起;经股动脉穿刺需延长卧床时间至48小时,避免穿刺点出血。

2. 血管状态

多支血管病变或复杂病变患者需延长卧床观察期,确保支架贴壁良好;单支简单病变患者可适当提前活动。

3. 并发症风险

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时需延迟下床;无并发症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量。

4. 患者体能

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需个体化评估;体能较好者可较早开始床边站立训练。

术后早期活动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床上翻身、坐起过渡到床边站立,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及穿刺部位情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